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wén
cǎi
shí
zhàn
shèng

朝代:宋作者:张孝祥浏览量:1
xuě
chén
jìng
fēng
yuē
chǔ
yún
liú
rén
wèi
xiě
bēi
zhuàng
chuī
jiǎo
chéng
lóu
hǎi
píng
shēng
háo
guān
sài
jīn
fēng
jǐng
jiǎn
zhú
kàn
gōu
shèng
rán
chù
hài
làng
tiān
dāng
nián
zhōu
xiè
chūn
qiū
xiǎo
qiáo
chū
jià
xiāng
náng
wèi
jiě
xūn
yōu
yóu
chì
tóu
luò
zhào
féi
shuǐ
qiáo
biān
shuāi
cǎo
miǎo
miǎo
huàn
rén
chóu
chéng
fēng
shì
zhōng
liú

译文

这一次终于洗雪了敌寇所扬起的耻辱尘嚣,我被风云羁绊滞留于抚州。有谁来谱写英勇壮士舍身鏖战的悲壮颂歌呢,惟有古城楼头凄厉沉雄的吹角之声。我素来就有江河湖海那样壮阔奔涌的豪情壮志,当此边关告急、山河有异之际,我常常夜不能寐,挑灯看剑,渴望参战,以了平生保国宿愿。令人大喜过望的是,心愿却在好友你的业绩之中得以实现,那采石矶掀起的惊涛骇浪,也是气凌霄汉,高浮天际的。回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周瑜和东晋时期的谢玄,他们正年富力强。那时周瑜与小乔结婚不久,谢玄则还未解下少年佩带的香袋,但他们都于风流潇洒之中,从容不迫地在水中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赤壁矶头现在惟有落日残照,淝水桥畔早已漫生荒凉衰草,由此产生了无限的惆怅和愁绪。我愿乘长风,披荆斩棘,冲破万里波涛,要像祖逖决心北伐那样,挥桨击水,誓死收复中原的大好山河。

逐句剖析

"雪洗虏尘静":这一次终于洗雪了敌寇所扬起的耻辱尘嚣,

# 雪洗:洗刷。这里用雪字,疑与冬天用兵有关。

"风约楚云留":我被风云羁绊滞留于抚州。

# 风约楚云留:说自己为风云所阻,羁留后方,这时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参加前方工作,故云楚云。

"何人为写悲壮":有谁来谱写英勇壮士舍身鏖战的悲壮颂歌呢,

# 悲壮:指悲壮的胜利战绩。

"吹角古城楼":惟有古城楼头凄厉沉雄的吹角之声。

# 吹角:奏军乐,这里象征胜利的凯歌。

"湖海平生豪气":我素来就有江河湖海那样壮阔奔涌的豪情壮志,

# 湖海:据《三国志·魏志·陈登传》的记载,陈登,字元龙。许汜说他是“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关塞如今风景":当此边关告急、山河有异之际,

# 风景:用《世说新语》载周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语意,指宋南渡。

"剪烛看吴钩":我常常夜不能寐,挑灯看剑,渴望参战,以了平生保国宿愿。

"剩喜燃犀处":令人大喜过望的是,心愿却在好友你的业绩之中得以实现,

# 燃犀处:晋温峤平乱还镇至采石矶,传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怪物指金兵。

"骇浪与天浮":那采石矶掀起的惊涛骇浪,也是气凌霄汉,高浮天际的。

"忆当年":回想当年,

"周与谢":三国时期的周瑜和东晋时期的谢玄,

"富春秋":他们正年富力强。

"小乔初嫁":那时周瑜与小乔结婚不久,

"香囊未解":谢玄则还未解下少年佩带的香袋,

# 香囊:《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兰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地,遂止。”

"勋业故优游":但他们都于风流潇洒之中,从容不迫地在水中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赤壁矶头落照":赤壁矶头现在惟有落日残照,

"肥水桥边衰草":淝水桥畔早已漫生荒凉衰草,

"渺渺唤人愁":由此产生了无限的惆怅和愁绪。

"我欲乘风去":我愿乘长风,披荆斩棘,冲破万里波涛,

# 乘风去:《南史·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胸怀大志,曾对叔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击楫誓中流":要像祖逖决心北伐那样,挥桨击水,誓死收复中原的大好山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是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描绘采石矶战役胜利后的壮阔场景,展现对前线战事的关切与豪情;下片抒情,通过追忆周瑜、谢玄等历史人物建功立业的典故,抒发忧国情怀,表达收复山河的志向。全词将历史事件与现实感慨交织,语言雄浑流畅,情感激昂悲壮,既彰显胜利喜悦,又暗含对南宋偏安的隐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岁暮,宋军于采石矶江面击溃金主完颜亮六十万大军,捷报传至抚州时,张孝祥正任知州,闻此捷讯心潮澎湃,遂作此词记录历史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一首咏史抒怀词。全词以采石矶大捷为背景,既描绘了宋军大破金兵的壮烈场景,又借周瑜、谢玄等历史名将的典故,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报国的豪情,同时暗含对朝廷偏安的隐忧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忆当年,周与谢”写周瑜赤壁破曹、谢玄淝水破秦,均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用此典故借二人“年少功成”反衬虞允文的年轻有为,同时暗含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

3. 分段赏析

上片叙事。“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两句开篇叙事,以“雪洗”喻指采石矶大捷彻底涤荡金兵侵扰的耻辱,暗含洗雪“靖康之耻”的历史意义,奠定了全词豪迈基调。一个“雪”字既呼应冬季战事,又赋予胜利以净化山河的象征意义;“风约楚云留”则暗喻朝廷约束与自身官职所限,流露词人未能亲临战场的遗憾。“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转写庆贺场景,以“吹角”象征胜利凯歌,通过命令军士吹奏号角的细节,展现词人欲以悲壮之声铭刻战功的激越心境。“湖海平生豪气”三句直抒胸臆,化用陈登“湖海之士”典故,自述胸怀天下、志在恢复的豪情;“剪烛看吴钩”以动作细节凸显对武备的关注,暗示对中原沦丧的痛心与亟欲报国的迫切。“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收束上片,借“燃犀照妖”典故喻指采石矶之战扫荡金兵,以“骇浪浮天”的壮阔景象渲染战场气势,将胜利的喜悦推向高潮。下片抒情。“忆当年”转入历史追怀,以周瑜、谢玄两位青年名将比拟虞允文,赞其年少建功的从容气度。“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化用苏轼词句,凸显名将们功业与风流的完美统一,暗含对虞允文的高度推崇。“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以今昔对比手法,借赤壁、淝水古战场的萧瑟景象,抒发历史功业终归尘土的怅惘,为下文的转折蓄势。“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结尾陡转,化用宗悫“乘风破浪”与祖逖“中流击楫”典故,既呼应上片“风约楚云留”的阻滞之憾,又以激昂誓言收束全篇,将个人壮志与收复山河的宏愿融为一体,使全词在慷慨悲壮中落幕。

4. 作品点评

词人豪情激荡,家国情怀深沉,是一首充盈着胜利豪情与爱国热忱的豪放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如《歌头》、《凯歌》诸曲,骏发蹈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

明杨慎《词品》

# 于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感愤淋漓,主人为之罢席。他若《水调歌头》之“雪洗虏尘静”一首,率皆眷怀君国之作。

清冯煦《蒿庵论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孝祥《水调歌头·为方务德侍郎寿》

下一篇:宋·张孝祥《鹧鸪天·荆州别同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