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lán
huā
·
·
zèng
shī
jiù
jiǎo

朝代:宋作者:张孝祥浏览量:1
chuī
xiāo
fàn
yuè
wǎng
shì
yōu
yōu
xiū
gèng
shuō
pāi
suì
liú
shǐ
jué
cóng
qián
wàn
shì
fēi
qīng
zhāi
jìng
jiè
xiū
zuò
duàn
cháng
chuí
lèi
zhài
shí
xiāo
chén
zuò
xiāo
yáo
wài
rén

译文

吹着箫在月光下泛舟而行。过去的事情悠悠长长,不要再提了。拍碎了琉璃酒器。这才发觉从前的万事都是错的。保持清净的斋戒和戒律。不要再做出让人断肠垂泪的情债之事。看破了尘世的喧嚣。做一个逍遥自在、超脱世俗之外的人。

逐句剖析

"吹箫泛月":吹着箫在月光下泛舟而行。

"往事悠悠休更说":过去的事情悠悠长长,不要再提了。

"拍碎琉璃":拍碎了琉璃酒器。

"始觉从前万事非":这才发觉从前的万事都是错的。

"清斋净戒":保持清净的斋戒和戒律。

# 斋:一作齐。

"休作断肠垂泪债":不要再做出让人断肠垂泪的情债之事。

"识破嚣尘":看破了尘世的喧嚣。

"作个逍遥物外人":做一个逍遥自在、超脱世俗之外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是宋代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赠给尼姑(旧角奴)而作,围绕劝诫与超脱尘世展开。上阙通过“吹箫泛月”“拍碎琉璃”等意象,以往昔月下吹箫的悠然与“拍碎琉璃”的激烈动作形成对比,表达对过往虚妄的醒悟,“休更说”“万事非”直抒放下前尘的决然;下阕“清斋净戒”点明尼师身份与修行要求,“休作断肠垂泪债”以直白语言劝其摆脱情感负累,“识破嚣尘”“逍遥物外人”则升华至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此词虽为赠尼而作,却超越具体人物身份,传达出宋代文人对人生虚妄的反思与追求精神超脱的普遍心态。语言通俗而不失词体含蓄,结构上层层递进,从回忆到醒悟、从劝诫到超脱,脉络清晰,既具现实关怀,又富哲学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中,“吹箫泛月。往事悠悠休更说”以回忆起往昔月下吹箫、泛舟的悠然场景开篇,“休更说”三字陡然转折,饱含对过往经历的无奈与不愿回首之情,奠定了词作感慨的基调。“拍碎琉璃。始觉从前万事非”,“拍碎琉璃”这一极具冲击力的动作,生动展现出词人内心的激烈挣扎与顿悟,通过夸张的行为表现,强化了对过去种种的否定与反思。下阕“清斋净戒。休作断肠垂泪债”,直接劝诫尼师秉持清净斋戒、严守戒律,放下尘世情缘,莫再陷入令人痛苦的情感纠葛之中,言语恳切;“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进一步升华,鼓励尼师看透尘世的喧嚣纷扰,摆脱世俗束缚,追求逍遥自在、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黄坚叟母夫人》

下一篇:宋·张孝祥《点绛唇·饯刘恭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