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下":在黄陵庙下,
# 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湘江入洞庭湖处,祀娥皇、女英二妃。
"送君归去":送你回去,
"上水船儿一支":江上一艘上水船儿缓缓驶去。
"离歌声断酒杯空":离别的歌声渐渐停歇,酒杯也已喝空,
"容易里、":转眼间、
# 里:语助词。
"东西南北":我们就要各自东西,天各一方。
"重湖风月":重湖的清风明月,
# 重湖:指洞庭湖、青草湖。
"九秋天气":深秋的凄清天气,
# 九秋:秋季的三个月(九十天)。
"冉冉清愁如织":让我心中的忧愁如丝如缕,绵绵不断。
# 冉冉:不断貌。
"我家住在楚江滨":我家住在楚江之滨,
"为频寄、":希望你常常给我寄信、
"双鱼素尺":以慰我思念之情。
# 双鱼素尺:指书信。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鹊桥仙・别立之》体裁为词,题材属送别。它通过描绘与友人立之相逢又别的场景,运用细腻笔触营造出惆怅氛围,借“两地月中新柳”等意象,真切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以及对别后二人分隔两地的怅惘之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黄陵庙下,送君归去,上水船儿一只”,通过描述黄陵庙下送别的场景以及“上水船儿”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离别时的惆怅氛围。“重湖风月,九秋天气”描绘出重湖的风月和九秋的天气,以清冷的景色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清愁。情景交融:词中景与情相互交融,如“冉冉清愁如织”一句,将眼前的景色与内心的愁绪紧密结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3. 分段赏析
上片“黄陵庙下,送君归去,上水船儿一只”,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离去的方式。黄陵庙这一特定场景,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和离别的惆怅氛围。“上水船儿一只”,孤独的船儿逆水而上,象征着友人此行的艰难与孤寂,也暗示了词人内心对友人的担忧。“离歌声断酒杯空,容易里、东西南北”,离歌终了,酒杯已空,在这容易让人伤感的时刻,友人即将与自己分别,各自漂泊东西南北。“离歌声断”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酒杯空”则既写出了饯别时的情景,又暗示了词人借酒消愁的心境。“容易里”三字,看似轻松,实则蕴含着词人对分别的无奈与感慨,人生的聚散往往如此轻易,却又让人难以释怀。下片“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换头处描绘了重湖的风月和九秋的天气,清冷的秋风、淡淡的月色,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词人的清愁也如同这秋风中的丝线,冉冉升起,交织缠绕。这里的景与情相互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我家住在楚江滨,为频寄、双鱼素尺”,词人想到自己家住在楚江滨,希望友人能经常给自己寄信。“双鱼素尺”运用了典故,代指书信,通过这一细节,既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又体现了对未来友情延续的期待,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