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lìng

朝代:宋作者:张孝祥浏览量:1
liàn
xiě
hán
lín
yún
zhòng
yān
shēn
lóu
gāo
fēng
è
jiǔ
nán
jìn
lán
gān
shuí
gòng
jiāng
shàng
chóu
xīn
qīng
xìng
mǎn
shān
yīn
hóng
鸿
duàn
chén
shū
chì
zhí
qiān
jīn
yáo
huī
xián
duàn
píng
zhī
yīn

译文

溪水如白练映照着寒林。云层厚重烟雾深沉。楼高风大,酒力难敌这寒风。在栏杆边徘徊,与谁倾诉,江上之景惹起愁绪。山阴之地充满清雅兴致。鸿雁断绝,鱼儿沉底。一封书信何止价值千金。独自抚琴,弦都快弹断,希望借此寄给知音。

逐句剖析

"溪练写寒林":溪水如白练映照着寒林。

"云重烟深":云层厚重烟雾深沉。

"楼高风恶酒难禁":楼高风大,酒力难敌这寒风。

"徙倚阑干谁共语":在栏杆边徘徊,与谁倾诉,

"江上愁心":江上之景惹起愁绪。

"清兴满山阴":山阴之地充满清雅兴致。

"鸿断鱼沉":鸿雁断绝,鱼儿沉底。

"一书何啻值千金":一封书信何止价值千金。

"独抚瑶徽弦欲断":独自抚琴,弦都快弹断,

"凭寄知音":希望借此寄给知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令(其二)》是南宋张孝祥所作的一首词。上阕描绘了清澈如练的溪水映衬寒林,云雾浓重、烟气深沉的景象,词人登高楼,因风大酒力难敌,独倚栏杆无人倾诉,心中满是江上的愁绪。下阕写本有清兴于山阴,却无奈音信断绝,一封书信何止价值千金,只能独自抚琴,弦似欲断,渴望凭此寄与知音。词人借景抒情,以寒林、云烟、高楼等景烘托孤独愁闷,又用“鸿断鱼沉”的典故强化盼知音的急切。上阕侧重借景生情,下阕直抒胸臆与借典表意相结合。全词风格婉约,以细腻笔触表达出孤独与对知音的深切渴望,情感真挚,在委婉的叙述中尽显内心复杂思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溪练写寒林”,此句描绘出溪水如洁白的丝绢,倒映着寒林的景象。“溪练”运用比喻手法,将溪水比作丝绢,生动形象地写出溪水的清澈,“寒林”点明季节,营造出清冷的氛围,为全词奠定基调。“云重烟深”,进一步渲染环境,厚重的云层、浓重的雾气,给人以压抑之感,强化了清冷氛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沉郁。“楼高风恶酒难禁”,写词人登上高楼,却遭遇狂风,即便借酒也难以抵御这恶劣的风势与内心的愁绪。“楼高”暗示词人所处之地视野开阔,却更添孤独;“风恶”不仅实写风大,也象征着外界环境的艰难;“酒难禁”则体现出愁绪之深,非酒能解。“徙倚阑干谁共语,江上愁心”,“徙倚”描绘出词人在栏杆边徘徊的模样,生动展现出其内心的彷徨与孤独。“谁共语”直白地表达出无人倾诉的寂寞,“江上愁心”则点明愁绪的来源与所处之地,面对江水,心中满是忧愁。下片“清兴满山阴”,“清兴”表明词人原本有着清雅的兴致,“山阴”点明地点,暗示词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曾有过美好的心境,与前文的愁绪形成对比,为下文情感的转折做铺垫。“鸿断鱼沉”,运用“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如今鸿雁断绝、鱼也沉入水底,意味着音信不通,写出词人因与知音失去联系而产生的失落与无奈。“一书何啻值千金”,直抒胸臆,极言一封书信的珍贵,何止价值千金,深刻体现出词人对与知音通信的渴望,凸显出对知音的思念之切。“独抚瑶徽弦欲断,凭寄知音”,“独抚瑶徽”描绘出词人独自抚琴的画面,“瑶徽”指代琴,更添高雅之意。“弦欲断”则夸张地表现出词人抚琴时用力之深,情绪之激动。“凭寄知音”表明词人希望凭借琴声,将自己的心意传递给知音,表达出对知音的深厚情谊与急切盼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孝祥《雨中花·一舸凌风》

下一篇:宋·张孝祥《风入松·蜡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