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箫吹散后":紫箫声消散之后,
"恨燕子、只空楼":恼恨燕子离去,只留下空楼。
"念璧月长亏":想到那月圆常缺,
"玉簪中断":玉簪从中折断,
"覆水难收":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
"青鸾送碧云句":青鸾送来远方的书信,
# 青鸾: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道霞扃雾锁不堪忧":说仙府被云霞雾霭封锁,让人忧愁不堪。
"情与文梭共织":情思如织布梭子般交织,
# 文梭:织布的梭。
"怨随宫叶同流":哀怨似宫苑落叶随水流淌。
# 宫叶:红叶题诗的典故。
"人间天上两悠悠":人间与天上,都悠悠不见尽头。
"暗泪洒灯篝":暗暗的泪水洒落在灯上。
"记谷口园林":记得谷口的园林,
"当时驿舍":昔日的驿舍,
# 驿舍: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房屋。也泛指旅店。
"梦里曾游":在梦里曾重游。
"银屏低闻笑语":在低矮的银屏旁曾听闻笑语,
"但醉时冉冉醒时愁":只是醉时恍惚,醒来便愁绪满怀。
# 冉冉:慢慢地、缓慢地。
"拟把菱花一半":打算把一半菱花镜,
"试寻高价皇州":拿到皇州去试着寻找高价售卖。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悼亡诗。借活用传说、运用典故等,描绘夫妇离散后的痛苦,追忆往昔恩爱,表达了词人对亡故爱人的深切思念与难言之痛。
2. 写作手法
象征:“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自古以来,花好月圆常被视为美满的象征,此处“璧月长亏”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美满爱情已不复存在;“玉簪中断”,玉簪本是完整美好的,从中折断象征着感情的断裂,难以再续;“覆水难收”,水泼出去无法收回,象征着与爱人离散后的局面无可挽回,深刻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用典:此词多处用典,精巧贴切,如“紫箫吹散”一句,活用弄玉与萧史的传说: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擅长吹箫,与擅长吹箫的萧史相恋,后二人乘龙凤升天而去。作者在此处用该典故,以弄玉与萧史原先的恩爱喻自己与李氏曾经的深情,又以“紫箫吹散”暗示如今夫妇离散;“燕子”“空楼”巧用唐代张尚书死后,姬人关盼盼怀念旧爱,居张氏第中燕子楼十余年而不嫁的故事,故事中的男主张尚书与词人为同姓,作者借此典故,进一步点明自己与李氏的生离死别,同时启示着二人之间生死不渝之情;“覆水难收”运用相关传说(如骆宾王诗“情知覆水也难收”、李白诗“雨落不上天,覆水难再收”),原指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多形容夫妻离异等无法挽回之事,作者借此喻说自己与李氏离散后,感情难以再续,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比喻:“情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将词人内心的情思比作织布的梭子,相互交织在一起,形象地展现出情思的复杂与缠结;把哀怨比作宫苑中随水漂流的落叶,生动地描绘出哀怨如同落叶一般,悠悠不绝且顺势流淌,难以断绝,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虚实结合:上片写夫妇离散的现实及李氏在道观的凄寂(实),下片追怀往日谷口园林初见等恩爱场景(虚),将现境、回忆等不同时空情景错综交织,使词情起伏跌宕,词境烟水迷离。意象组合:词中组合了“紫箫”“燕子”“空楼”“璧月”“玉簪”等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凄美、哀怨的氛围,生动展现词人的爱情悲剧与内心痛苦。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紫箫吹散”用典,暗示夫妇离散,“燕子”“空楼”再用典,凸显爱情坚贞。“空”字表现力强,易让人联想相关名句。“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连用象征典故,强化事情无可挽回的悲伤。“青鸾送碧云句,道霞扃雾锁不堪忧”,以青鸟传书写李氏道观凄苦,“碧云句”增添凄美。“情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借“文梭”“宫叶”,写情怨交织,表达幽微。下片,“人间天上两悠悠。暗泪洒灯篝”,写阴阳相隔的悠长痛苦与暗自落泪的孤寂。“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回忆初见之地,虚实结合,情感真挚。“银屏低闻笑语,但醉时冉冉醒时愁”,昔日笑语与今愁对比,深化思念。结尾“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活用破镜重圆典故,写重圆之愿,为悲剧历程带来一丝希望,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