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yuè
diào
huā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1
yīng
qiè
hán
yàn
yáng
zhàn
qīng
fán
chuān
zhào
líng
guān
zhē
cán
hóng
liǎn
chuán
huǒ
lóu
tái
huā
fēng
cháng
mén
shēn
lián
lóng
bàn
shī
湿
zhī
zài
shǒu
piān
gōu
yǐn
huáng
hūn
lèi
bié
yǒu
fēng
qián
yuè
fán
yīng
mǎn
yuán
chuī
zhū
qiān
tuì
退
jìn
pān
fēi
què
jiǔ
zhāo
jūn
zhà
xuě
làng
fān
kōng
fěn
cháng
gǎo
chéng
chūn
hèn
róng
jiàn
qióng
yīng
màn
hǎo
rén

译文

梨花亭亭玉立,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

逐句剖析

"素肌应怯余寒":梨花亭亭玉立,

# 余寒:剩余的春寒,梨花开在晚春时节。,素肌:白色的肌肤,比喻洁白素雅的梨花。

"艳阳占立青芜地":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

# 青芜地:杂草丛生的地方。

"樊川照日":“樊川”、“灵关”,

# 樊川照日:意谓“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敛迹避去。樊川:汉武帝时代的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照日:“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

"灵关遮路":都是一片雪白梨花,

# 灵关:灵关:《汉书·地理志》云:“灵关越巂郡。”谢朓有《谢随王赐紫梨启》云:“味出灵关之阴”,注云:“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

"残红敛避":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

# 敛:敛:解作“收”。

"传火楼台":清明时节春寒细雨,

# 楼台:代指近臣家。,传火:指清明日。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妒花风雨":风妒红花,

# 妒花:语出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花却倒吹。”

"长门深闭":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

# 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刘方平《春怨》诗意:“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不开门。”

"亚帘栊半湿":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

# 帘栊: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亚: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

"一枝在手":闲折一枝,

"偏勾引、黄昏泪":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

"布繁英、满园歌吹":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

# 歌吹:歌声和乐声。,繁英:繁盛的花。

"朱铅退尽":胭脂和铅粉全无,

# 朱铅退尽:谓胭脂铅粉。

"潘妃却酒":潘妃辞酒,

# 潘妃却酒:潘妃是南朝齐东昏侯之妃,小字玉儿,有姿色,性淫侈。却酒:指推辞不饮酒。饮则脸红,却则脸白,以喻梨花。

"昭君乍起":昭君之惊。

# 昭君: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雪浪翻空":雪浪翻空,

"粉裳缟夜":粉裳缟夜,

# 缟夜:映照黑夜。

"不成春意":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

"恨玉容不见":只恨玉容不见,

# 玉容:指女子的容貌。此指上述陈皇后、王昭君等美人。

"琼英谩好":梨花再好,

# 谩:作“徒”或“空”解。,琼英:本指雪花,此指梨花。

"与何人比":又和何人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越调梨花》由宋代周邦彦所作。此词为咏物之作,围绕梨花展开描绘。开篇写梨花在春寒中开放,占立青芜地,用拟人手法赋予梨花以生命。接着运用樊川照日、灵关遮路等典故,侧面烘托梨花之美,“传火楼台”等句暗示时节。下片“别有风前月底”展现梨花别样风姿,以潘妃、昭君等典故,突出梨花的洁白。全词笔力矫健,词境恢宏,通过罗致诸多梨花故事,塑造了梨花独特精神风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钱鸿瑛在《柳周词传》中提及,对于周邦彦的《水龙吟·越调梨花》,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词蕴含《离骚》初服之意,有所寄托;另一种观点则觉得这只是一首纯粹的咏梨花体物之作,未涉及个人怀抱。并且,该词的创作时间目前难以确切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龙吟·越调梨花》是由宋代周邦彦所作的词,也是咏物词,专注于对梨花的描绘。词中,周邦彦罗致众多梨花故事,以矫健笔力塑造出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词境恢宏阔大。全词风格秾艳,又能做到袭古弥新,通过对梨花的细腻刻画,生动展现梨花之美,堪称咏花题材中的佳作。

2. 写作手法

用典:多处运用典故,“传火楼台”源自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门深闭”涉及长门宫的典故,“唐明皇以汉武帝梨园旧址选子弟教法曲之事”以及潘妃、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这些典故的使用,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使梨花的形象更具历史文化底蕴。拟人:“素肌应怯余寒”“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等句,将梨花拟人化,赋予梨花人的情感和姿态,“怯余寒”“却酒”“乍起”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梨花的精神风致,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烘托:“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通过描绘楼台、风雨、长门等环境,烘托出梨花所处的孤寂氛围。“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以雪浪、粉裳等景象烘托出梨花的清冷高洁。对比:下片“琼英谩好,与何人比”,将梨花与雪(琼英)、李花等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突出梨花无人可比的标格,强调了梨花的独特之处。情景交融:上片结尾“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借半湿的梨花树枝引发黄昏泪,将景与情相融合,以景衬情,使词境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以工笔细腻勾勒出梨花于艳阳下的绿草地上亭亭玉立之态,画面和谐静美。随即,词人笔触一转,以豪放之姿拓展境界,“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描绘出壮阔空间。紧接着,借“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点明梨花开落时令为暮春,巧妙化用韩翃《寒食》诗意,“传火楼台”四字融合时空,尽显境界,让梨花形象更为鲜明。上片末,“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以情语作结,“亚帘栊半湿”这样的拗句,成为全篇警策,提笔入情。下片起首以“别有”急转,另辟新境。借唐明皇于梨园旧址教子弟法曲之事,用“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勾勒出往昔梨园中梨花香雪、丝竹悠扬的盛景。而后“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三句,从纯净、本色、美丽等角度,运用拟人及比兴,借潘妃、昭君等形象,极力渲染梨花的洁白特质与独特性格。此后笔锋一转,从对面落墨,将梨花与李花、雪对比,以“琼英谩好”引出“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的喟叹,凸显梨花无人能及的标格。

4. 作品点评

《水龙吟·越调梨花》虽以秾艳闻名,实则将沉郁顿挫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上片收尾处巧用情语,于细腻情感表露间为全词增添韵味;下片则借比兴手法,层层铺陈。词人借此全方位塑造出梨花独有的超凡精神与风致。整首词音韵和谐,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如咏物须时时提调,觉不分晓,须用一两件事情印证方可。如清真咏梨花《水龙吟》第三第四句,用樊川、灵光事,又深闭门及一枝带雨事。觉后段太宽,又用玉容事,方表得梨花。若全篇只说花之白,则凡是白花皆可用,如何见得是梨花?

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 周美成咏梨花云:“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用深闭门及一枝春带雨意,圆转工切。黄德夫则云:一春花下,幽恨重重。又愁晴,又愁雨,又愁风。却绝不使梨花事,然何尝不是梨花耶。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

# 按写梨花冷淡性情,曰“占立青芜”,曰“长门闭”,曰“引黄昏泪”,曰“不成春意”,为梨花写神矣,却移不到桃李梅杏上。

清黄苏《蓼园词评》

# 四字句法,足资师守;转接处,动荡处,尤开无数法门。

近代乔大壮《乔大壮先生手批周邦彦〈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玉烛新·双调梅花》

下一篇:宋·周邦彦《蝶恋花·商调柳·第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