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án
jìn
pāi
·
·
xīn
huáng
jiē
cuì
bǎo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1
xīn
huáng
cuì
bǎo
jìng
tōng
shēn
yǎo
xià
guǒ
shōu
xīn
cuì
jīn
wán
luò
jīng
fēi
niǎo
nóng
ǎi
àn
cǎo
shēng
nào
zhòu
míng
chí
zhǎo
shuǐ
tíng
xiǎo
píng
chù
lián
huā
yán
yǐng
diān
dǎo
guān
jīn
shàn
kùn
běi
chuāng
qīng
xiǎo
píng
shān
mèng
dào
jīng
jiào
rán
shēn
zài
jiāng
biǎo

译文

新竹摇动着它是枝叶,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园林的深幽处。去收取果香四溢的新鲜脆嫩的果实了,金黄色的果实下落,惊起飞鸟。浓厚的雾气,岸边的青草,池中的青蛙。池塘蛙声的喧闹,和夏季常见的骤雨连在一起,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水亭很小,浮萍破损的地方,门帘、花朵与屋檐的影子相互倒映、上下翻转。我头戴纶巾,手摇羽扇,清晨困倦地卧在北窗之下。屏风上画着吴地的青山,恍惚间梦魂已自行回到故乡。突然从梦中惊醒,才发现自己依然身处江南之外的异乡。

逐句剖析

"新篁爷翠葆":新竹摇动着它是枝叶,

# 翠葆:原指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这里比喻竹子的枝叶。南朝齐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子作》诗:“翠葆随风,金戈动日。”葆是盖子的意思。,新篁:新竹。

"曲径通深窈":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园林的深幽处。

# 曲径通深窈: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园林的深幽处。语本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夏果收新脆":去收取果香四溢的新鲜脆嫩的果实了,

# 夏果收新脆:化用韩愈“冰盘夏荐碧实脆”诗意。夏果:新鲜脆嫩的果实。

"金丸落":金黄色的果实下落,

# 金丸:原指金弹子。《西京杂记》:“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李白《少年行》诗:“金丸落飞鸟”,是此句所本。但此处金丸是喻指金黄色的果实。

"惊飞鸟":惊起飞鸟。

"浓霭迷岸草":浓厚的雾气,岸边的青草,

# 浓霭:浓厚的雾气。

"蛙声闹":池中的青蛙。池塘蛙声的喧闹,

"骤雨鸣池沼":和夏季常见的骤雨连在一起,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 沼:小水池。池之圆者为池,曲者为沼。

"水亭小":水亭很小,

"浮萍破处":浮萍破损的地方,

# 浮萍破处:化用张先《题西溪无相院》“浮萍破处见山影”诗句。

"帘花檐影颠倒":门帘、花朵与屋檐的影子相互倒映、上下翻转。

# 帘花:门帘与花朵,此处指代室内外的景物。

"纶巾羽扇":我头戴纶巾,手摇羽扇,

# 纶巾羽扇:是古代风流儒雅的士大夫的打扮。苏轼《念奴娇》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纶巾:亦称“诸葛巾”,是一种以丝巾带做成的头巾。 羽扇:以鸟羽做成扇子。

"困卧北窗清晓":清晨困倦地卧在北窗之下。

# 困卧北窗清晓。:用陶潜的典故,表示自己心情的恬淡。《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日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义皇上人。”

"屏里吴山梦自到":屏风上画着吴地的青山,恍惚间梦魂已自行回到故乡。

# 屏里吴山:屏风上画的杭州山水。吴山,杭州西湖东南的一座山,为西湖名胜之一。这是化用温庭筠《春日》诗:"评上吴山远,楼中塑管悲。"

"惊觉":突然从梦中惊醒,

"依然身在江表":才发现自己依然身处江南之外的异乡。

# 江表:古人通常把长江以南称为江表。这里指江宁(今南京)、溧水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隔浦莲近拍·新篁爷翠葆》为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词作。此词以中山县圃姑射亭的避暑居所与周遭环境为描写对象,笔触细腻地勾勒出林园幽致之景——既有草木葱茏的生机,亦含亭台掩映的雅趣。词人虽置身美景,却借“江表作客”的怅惘心绪,将漂泊异乡的孤寂与深藏的思乡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全词章法灵动,笔势纵横间兼具空间层次感,或俯察草木情态,或远眺天地苍茫,于写景中暗寓情志,正如前人所评“抚写物态,曲尽其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调以“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为题,中山一地毗邻江苏溧水区。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春至绍圣三年(1096年)间,周邦彦出任江苏溧水令,此词或创作于这段任职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描绘了中山县圃姑射亭的夏景,刻画了新篁、曲径、夏果、岸草、蛙声、池沼等景物,展现了水亭周遭的清幽环境,表达了作者身处江表的客居之思与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新篁摇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新竹摇曳似翠色车盖,曲径通向幽深处,夏果脆嫩坠落惊飞鸟儿,浓雾笼罩岸草,蛙鸣与骤雨在池沼中喧闹。表面描绘夏日园林生机盎然之景,实则暗含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以及身处静谧环境中孤独寂寥的心境,景中藏情,浑然天成。远近结合:“新篁摇翠葆,曲径通深窈”为近景,聚焦于眼前新竹摇曳、曲径蜿蜒的细节;“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则为远景,描绘雾气弥漫、岸草朦胧,以及池沼间蛙鸣与雨声交织的开阔画面。由近及远,层次分明,营造出空间的纵深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全方位感受园林景致的丰富变化。多感官描写:视觉:“新篁摇翠葆”“浓霭迷岸草”,新竹的翠绿、浓雾的迷蒙,从视觉角度展现景物色彩与形态。​听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蛙鸣喧闹、骤雨击打池沼的声响,通过听觉传递夏日雨后的热闹氛围。​触觉与味觉:“夏果收新脆”,“脆”字既暗含品尝果实的口感,又仿佛让人感受到夏日果物带来的清爽触觉,多感官描写使景物更加鲜活立体。化用:“金丸落,惊飞鸟”化用唐代王建《宫前早春》“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中以果实惊鸟的场景。原诗描绘宫廷生活,此句化用后融入自身园林景色描写,赋予新的意境,增添词作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感,借古抒今,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比喻:“新篁摇翠葆”,将新生的竹子比作翠色的车盖(翠葆),形象地描绘出竹子挺拔修长、枝叶繁茂的姿态,同时“摇”字赋予竹子动态美,使画面鲜活灵动,让读者更易想象新竹在风中摇曳的美妙景象,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两句,以细腻笔触描绘中山县圃姑射亭周边景致。“新篁”点明时令为夏季,“摇动翠葆”以动态描写展现微风中竹叶晃动之态,给人清爽之感;“曲径通深窈”则勾勒出蜿蜒小径通向幽深处的画面,营造出静谧氛围。“曲径通深窈”中,“曲径”蜿蜒曲折的形态与“深窈”幽邃深远的意境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静谧深邃的画面,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曲径通幽之处,感受自然之美。“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几句,生动刻画了夏日果实丰收的场景。“新脆”一词精妙绝伦,从口感角度精准地突出夏果新鲜、脆嫩的品质,简洁凝练地饱含着词人对丰收果实的由衷赞美。“金丸落,惊飞鸟”巧妙化用李白诗句“金丸落飞鸟”(《少年子》),以“金丸”比喻色泽金黄、圆润饱满的夏果,既展现果实诱人的色泽,又通过“落”“惊”两个动词,赋予画面动态感,描绘出果实坠落、惊起飞鸟的生动瞬间,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与趣味性,让丰收之景跃然纸上。“浓翠迷岸草”一句,视角聚焦于池塘岸边。“浓翠”相较于直白表述的“青草”,运用色彩词强化视觉效果,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夏季草木繁茂、绿意盎然的景象。“迷”字极具表现力,不仅赋予岸草以迷人的吸引力,更暗含词人的主观感受,仿佛岸草的浓郁青翠具有魔力,令人沉醉其中,充分展现出夏季草木葱茏、生机勃勃的美感,引发读者对夏日景色的无限遐想。“蛙声闹,骤雨鸣池沼”两句,以听觉描写为主,兼及视觉联想。“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蛙声赋予人的喧闹之感,生动展现出夏日蛙群欢鸣、热闹非凡的场景;“鸣”字则凸显出骤雨敲打池沼时的清脆声响,二者相互交织。下片:“水亭小”一句简洁点明本篇主景——临水的姑射亭,将描写范围从广阔环境缩小到词人具体住处,为后文进一步描绘亭中景象做铺垫。“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一句,巧妙化用杜甫诗人“灯前细雨檐花落”的诗句。词人通过“浮萍破处”的水面景象,以及“帘花檐影颠倒”的倒影描写,细腻展现亭院的清幽闲静,与上片环境描写相呼应,增强整体美感。“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两句,由环境描写自然过渡到人物刻画。“纶巾羽扇”是古代文人雅士常有的装扮,展现出人物的儒雅气质与闲适风度。“困卧”一词,既呼应前文“水亭小”所营造的静谧氛围,又暗示词人在避暑期间心情不佳。“北窗清晓”点明时间与地点,清晨时分,词人困卧于北窗之下,通过这一画面的刻画,体现出描写由远及近、从景到人的严谨层次,同时也为后文抒发情感埋下伏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几句,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词人由屏风上所画的吴山,自然而然地引发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之情,在“困卧”的状态中,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梦游故乡。“惊觉”一词,生动地描绘出词人从梦境中突然醒来的瞬间,而“依然身在江表”则以简洁有力的表述收束全词。梦醒后的现实与梦境中的故乡形成鲜明对比,直白而含蓄地表达出词人梦醒后的失望、惆怅与无奈之情,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词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羁旅漂泊的孤寂之感。

4. 作品点评

全词情感真挚自然,人性呈现完整充分,艺术层面价值颇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载有宋代强焕序云:“溧水为负山之邑,……有亭曰‘姑射’,有堂曰‘萧闲’,皆取神仙中事,揭而名之,可以想象其襟抱之不凡,而又睹新绿之池,隔浦之莲,依然在目。”

明毛晋毛晋汲古阁本《片玉集》

# 当属元祐癸酉(1093)官溧邑所作。

清郑文焯《清真词校后录要》

# 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了,一倍增其哀乐。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

# 读者称赞周词为“词家神品”。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

# “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这句词说:“檐花二字用杜少陵‘灯前细雨檐花落’,全与出处意不合。”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侧犯 大石》

下一篇:宋·周邦彦《月宫春 怨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