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牙缥缈小倡楼":小歌楼的飞檐在夜色里隐隐约约,显得缥缈又虚幻。
"凉月挂银钩":清凉的月亮高高挂起,宛如弯弯的银钩。
# 凉月挂银钩:凉月像银钩般地高挂空中。
"聒席笙歌":筵席上笙歌喧闹,声声入耳,
# 聒席笙歌:宴会上的音乐喧扰、嘈杂。
"透帘灯火":透过门帘,能看到里面灯火通明,
"风景似扬州":这热闹的景象,竟好似扬州那般繁华。
#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当时面色欺春雪":遥想当年,那位美人面容白皙,比春日的白雪还要动人,
# 面色欺春雪:夸张面色之白与春雪没有两样。欺:诳,这里有令人分不清的意思。
"曾伴美人游":我曾与她相伴同游于此。
"今日重来":如今我旧地重游,
"更无人问":却无人再问候寒暄,
"独自倚阑愁":我独自倚靠在栏杆旁,满心都是无尽的哀愁。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词。描绘了风灯零乱、孤雁哀鸣等场景,体现出一位独居者在深秋夜晚的孤寂心境,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绪。
2.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檐牙缥缈小倡楼”,描绘出小倡楼的檐角在夜色中隐隐约约,给人一种虚幻、缥缈的感觉,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凉月挂银钩”,将月亮比作银钩,“凉”字既写出月色的清冷,也暗示词人内心的孤寂。“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写楼内传出喧闹的笙歌,透过帘子能看到明亮的灯火,这样的风景仿佛让人置身于繁华的扬州。这几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勾勒出一幅热闹却又带着淡淡忧伤的画面,为下阕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下阕:“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回忆起曾经与面色比春雪还要洁白的美人一同游玩的美好时光,“欺”字生动地写出美人面色的白皙。“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笔锋一转,回到现实,如今再次来到此地,却再也没有美人相伴,甚至无人过问,只能独自倚靠栏杆,满心忧愁。今昔对比,强烈地表达出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如今孤独处境的伤感。
下一篇:宋·周邦彦《春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