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ìng
tiān
cháng
·
·
tiáo
fēng
nuǎn​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1
tiáo
fēng
nuǎn
fēi
nòng
qíng
chí
tái
biàn
mǎn
chūn
zhèng
shì
táng
yuè
chén
chén
àn
hán
shí
liáng
jiān
yàn
qián
shè
xiào
mén
chóu
luàn
huā
guò
yuàn
yún
xiāng
mǎn
láng
zhǎng
huí
shí
xiè
hòu
xiāng
féng
jiāo
wài
zhù
yóu
yòu
jiàn
hàn
gōng
chuán
zhú
fēi
yān
hóu
zhái
qīng
qīng
cǎo
qiáng
zài
jiǔ
xún
qián
shì
qiáo
yuǎn
liǔ
xià
rén
jiā
yóu
xiāng
shí

译文

春风送来温暖,薄雾在晴空中变幻,池塘、亭台处处洋溢着春色。正值寒食节的夜晚,堂上没有月光,到处一片阴沉昏暗。梁间的燕子,是春社前的客人,仿佛在嘲笑我,紧闭门户,满心愁绪与孤寂。纷乱的落花飞过,隔壁院子飘来芸香,地上落花狼藉一片。我常常记起那次相遇,我们在郊外不期而遇,那时你的小车是油彩画的车壁。如今又到寒食,宫廷中传送蜡烛,王孙的宅院中飞出烟。青草地依旧,却感到迷了路。我强带着酒、细细找寻从前的踪迹。市桥遥远,柳树下的人家,还似曾相识。

逐句剖析

"条风布暖":春风送来温暖,

# 条风:即东风,春风。

"霏雾弄晴":薄雾在晴空中变幻,

# 霏雾:飘拂的云雾。

"池台遍满春色":池塘、亭台处处洋溢着春色。

# 池台:有本作“池塘”。池苑楼台。

"正是夜堂无月":正值寒食节的夜晚,堂上没有月光,

# 夜堂:有本作夜台。

"沉沉暗寒食":到处一片阴沉昏暗。

"梁间燕":梁间的燕子,

"前社客":是春社前的客人,

# 前社客:通常注本解释为社日之前来的燕子。前社,春社。社即祭灶神日。一般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似笑我、":仿佛在嘲笑我,

"闭门愁寂":紧闭门户,满心愁绪与孤寂。

"乱花过":纷乱的落花飞过,

"隔院芸香":隔壁院子飘来芸香,

# 芸香:香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泛指花之香气。

"满地狼藉":地上落花狼藉一片。

"长记那回时":我常常记起那次相遇,

"邂逅相逢":我们在郊外不期而遇,

# 邂逅:不期而遇。

"郊外驻油壁":那时你的小车是油彩画的车壁。

# 油壁:油壁车,车壁以油饰之。

"又见汉宫传烛":如今又到寒食,宫廷中传送蜡烛,

# 又见汉宫传烛:“又见”二句:汉宫传烛,为寒食节旧俗。五侯,代指达官贵胄。唐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飞烟五侯宅":王孙的宅院中飞出烟。

"青青草":青草地依旧,

"迷路陌":却感到迷了路。

"强载酒、":我强带着酒、

"细寻前迹":细细找寻从前的踪迹。

"市桥远":市桥遥远,

"柳下人家":柳树下的人家,

"犹自相识":还似曾相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应天长・条风布暖》是北宋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寒食节景象,抒发怀旧伤春之情。情景交融,上片先写春风送暖、春色满池台,转至夜堂无月的寒食节夜晚,以梁间燕、乱花等景象烘托愁绪;下片回忆郊外邂逅,再写如今重寻旧迹,“汉宫传烛”等句暗示时光变迁。借景抒情;善用对比,今昔对比凸显物是人非之感;还运用联想与想象,赋予燕子拟人化情感。此词体现了周邦彦词风的婉约细腻,在结构上回环起伏,时空交错,情感表达曲折幽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应天长・条风布暖》由北宋周邦彦所作。北宋时,寒食节有踏青、宴游等风俗,男女交往较为自由。周邦彦在寒食节与一青楼女子邂逅,数年后重返汴京,追忆往昔美好相遇,感慨时光变迁,物是人非,于是借寒食节情景创作此词,以抒发怀旧伤春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伤春题材的词。它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色,回忆了与某人的邂逅,表达了词人的怀旧伤春之情。借寒食节的景象,写出了词人对往昔相遇的怀念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描绘了春风送暖、薄雾弄晴、池台春色满目的美好景象,然而词人却处于“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的孤寂情境中,乐景衬哀情,将词人内心的愁绪与孤寂寄寓在这明媚春光里;“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落花狼藉之景,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怅惘与失落,寓情于景,含蓄地传达出复杂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春风轻拂,薄雾缭绕,继而晴空展现,池塘水草皆染春色,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跃然眼前。然而,这并非词的情感主调。“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正是”二字点明当下作词情境,寒食夜无月,沉沉夜色不仅笼罩天地,更笼罩着独坐堂中的词人。原来开篇三句是对寒食节白天景象的追叙。“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寒食在清明前两日,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寒食前燕子已归,故梁间燕被称为社前客。前两句借夜色暗喻词人内心沉重,这四句则从燕子视角,凸显词人独处的孤寂。“闭门”意象,更象征着封闭与苦闷。“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乱花飞过,隔院芸香(以芸香借指花香)飘散,虽香气弥漫、景色优美,可残花满地的狼藉之景,又添无尽悲伤。这三句情感哀婉艳丽,堪称绝妙之笔。下片“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长记”二字领起遥远回忆,成为全词情感核心。词人心中这一回忆,刻骨铭心。“那回”指双方在寒食节的不期而遇。宋代寒食节有踏青习俗,女子常乘油壁车出游,此车壁以油漆彩饰。这美好的一幕在记忆中一闪而过,如同在人生中匆匆流逝。此后,词人着力描绘当日重游故地的情景。“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化用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点明寒食节氛围,又暗示故事发生地汴京。“又见”二字,将词境拉回白天,引发词人对当年寒食邂逅的追寻。“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词人沿着昔日踏青路重游,却因芳草萋萋迷失旧路,但仍执着地携酒寻找旧迹,“强”字尽显其哀痛又强自振作的心境。“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市桥远处柳下人家依旧,可当年是双双而至,如今却孤身一人,物是人非之感扑面而来。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回环跌宕的笔法,细腻地抒发了词人沉郁、惆怅且空虚的心境。词人巧妙地寓情于景,借助景物勾勒出空灵悠远之境,在深沉淡雅、凝重旷远的氛围中,烘托出其内心曲折、细腻又飘忽不定的复杂情绪。时空交错与意脉变幻,成为此词的显著特色。全词情感千回百转、刻骨铭心,情感郁积深厚。整首词情感浓烈,或惊心动魄,或荡气回肠,或激越凄楚,笔法峭拔,意境迷离,意脉流转,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盖宋人多此法……周清真寒食词后段只说邂逅,乃更觉意长。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稚黄(先舒)曰

# 美成《应天长》,空淡深远,较之石帚作,字复有异。石帚专得此种笔意,遂于词家另开宗派。如“条风布暖”句,至石帚皆淘洗尽矣。然渊路相沿,固是一祖一祢也。

清先著、程洪《词洁》卷四

# 引李攀龙云:上半叙景色寥寂,下半与人世睽绝。又云:不用介子推典实,但意俱是不求名、不徼功,似有埋光铲采之卓识。

明吴从先《草堂诗余隽》

# 眉批:生辣(此评上片)。反剔所寻不见(此评结尾)。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美成应天长慢,空单深远,石帚专得此种笔意。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品藻》

# “布暖”“弄晴”,已将后阕游兴之神摄起。“夜堂无月”,从“闭门”中见。梁燕笑人,乱花过院;一有情,一无情,全为“愁寂”二字出力。后阕全是闭门中设想。“强载酒细寻前迹”,言意欲如此也;“人家”“相识”,反应“邂逅相逢”。

清陈洵《海绡说词》

# 写寒食寂寥情况,以“梁间燕”“隔院香”衬托出之,不使一平笔。下阕强寻前迹,而紫陌人遥,虽门巷依依,不异蓬山远隔。辞意之清永,如嚼水精盐,无尘羹俗味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庆春宫·越调》

下一篇:宋·周邦彦《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