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g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1
tóng
tóng
hǎi
chì
huī
shè
dōng
fāng
xiān
liǎn
qún
wēi
chéng
shuāng
zǎo
yàn
chuáng
dōng
西
xiāng
yǐn
shǒu
shì
zhǎng
wén
àn
àn
wèi
xiáng
niàn
yuè
rén
chuán
sān
nián
quán
cáng
chí
dān
céng
shí
yān
téng
zhuāng
wèn
jīn
suǒ
zhī
xíng
běn
xiāng
chén
zhōng
shén
cǎn
bēi
fēi
yáng
tóng
quǎn
yáng
píng
míng
cuī
fàng
yuè
hài
fēn
xiāng
rǎng
diān
dǎo
zǒu
qún
dàn
shāng

译文

太阳从海底升起,红彤彤的光辉射向东方。阳光先驱散了各种遮蔽物,微小的露水还未凝结成霜。早早醒来,厌倦了卧床,起身在东西厢房来回走动。伸手查看手掌上的纹路,暗暗思索却无法知晓吉凶。想起这些年看过的人事变迁,多年来一直勉强藏身。放下担子没过多久,现在又忽然要整理行装出发。问如今要到哪里去,意行走本就没有固定方向。早晨的钟声让人神情凄惨悲伤,夜晚的鼓声使思绪飞扬。和世俗之人一样,与犬羊又有什么不同呢。天一亮就催促打开门锁,人们为了利害纷纷争抢。一群愚人颠倒着奔走忙碌,难道只是他们让人悲伤吗。

逐句剖析

"曈曈海底日":太阳从海底升起,

"赤辉射东方":红彤彤的光辉射向东方。

"先驱敛群翳":阳光先驱散了各种遮蔽物,

"微露不成霜":微小的露水还未凝结成霜。

"早寤厌床笫":早早醒来,厌倦了卧床,

"起步东西厢":起身在东西厢房来回走动。

"引手视掌纹":伸手查看手掌上的纹路,

"黯黯未可祥":暗暗思索却无法知晓吉凶。

"念此阅人传":想起这些年看过的人事变迁,

"三年得跧藏":多年来一直勉强藏身。

"弛担曾几时":放下担子没过多久,

"兹焉忽腾装":现在又忽然要整理行装出发。

"问今何所之":问如今要到哪里去,

"意行本无乡":意行走本就没有固定方向。

"晨钟神惨悲":早晨的钟声让人神情凄惨悲伤,

"夜鼓思飞扬":夜晚的鼓声使思绪飞扬。

"与俗同一科":和世俗之人一样,

"何异犬与羊":与犬羊又有什么不同呢。

"平明催放钥":天一亮就催促打开门锁,

"利害纷相攘":人们为了利害纷纷争抢。

"颠倒走群愚":一群愚人颠倒着奔走忙碌,

"岂但渠可伤":难道只是他们让人悲伤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夙兴》是宋代诗人周邦彦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围绕诗人晨起见闻与感触展开。开篇描绘海上日出,晨光驱云、露水未凝,营造清新清冷氛围。诗人早醒厌于床榻,起身踱步,看掌纹预卜,流露对未来迷茫。继而回顾三年隐匿,却又要匆忙启程,感慨生活无常。借晨钟夜鼓,引发悲切思绪,批判同流合污,视随世俗规则为犬羊之行。诗末描述天明后众人逐利、愚人颠倒奔走之景,表达对世人追名逐利的批判与哀伤。此诗体现周邦彦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世俗的批判,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曈曈海底日,赤辉射东方。先驱敛群翳,微露不成霜。”:开篇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色,太阳从海底缓缓升起,红色光辉照亮东方,驱散了云翳,但露水还未凝结成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开阔又略带清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也暗示了新的开始和希望。“早寤厌床笫,起步东西厢。引手视掌纹,黯黯未可祥。”:诗人早早醒来,厌烦躺在床上,起身在东西厢房踱步,表现出他的不安和烦躁。他伸手看掌纹,却看不到吉祥之兆,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焦虑情绪。“念此阅人传,三年得跧藏。弛担曾几时,兹焉忽腾装。”:诗人回顾自己阅读过的人生经历,感慨这三年能够蜷缩隐藏、躲避世事,但没想到放下担子没多久又要整理行装出发。体现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突然变化的无奈和感慨。“问今何所之,意行本无乡。晨钟神惨悲,夜鼓思飞扬。”:诗人自问如今要去哪里,答案是随心而行,本就没有固定的地方。早晨的钟声让他感到神伤悲切,夜晚的鼓声又让他的思绪飞扬。通过对晨钟和夜鼓的感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悲切又有思绪的飘荡,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与俗同一科,何异犬与羊。平明催放钥,利害纷相攘。”:诗人批判了与世俗之人遵循同样规则的行为,认为这样和犬羊没有区别。天刚亮就催促打开门锁,人们为了利害纷纷奔走争抢,揭示了世俗的功利和庸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批判和不屑。“颠倒走群愚,岂但渠可伤。”:诗人看到一群愚人颠倒奔走,认为不只是他们令人哀伤,实际上是对整个世俗追求利害现象的批判和哀伤,将批判的范围扩大,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人迷失自我的痛心和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下一篇:宋·周邦彦《蝶恋花·商调柳·第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