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战":万片树叶在风中颤动,
"秋声露结":秋声里露水凝结,
"雁度沙碛":大雁飞过沙石。
"细草和烟尚绿":细草沾着烟霭还透着绿色,
"遥山向晚更碧":远山到傍晚显得更青翠。
"见隐隐、":看见隐约、
"云边新月白":云边有轮白色的新月。
"映落照、":落日余晖映照着、
"帘幕千家":千家帘幕,
"听数声、":听到几声、
"何处倚楼笛":不知何处有人倚着楼吹笛?
"装点尽秋色":这些全都装点着秋天的景色。
"脉脉":默默地。
"旅情暗自消释":旅途的情思在心里悄悄消解。
"念珠玉、":对着水边的念珠玉饰、
"临水犹悲感":尚且会生出悲感,
"何况天涯客":更何况是漂泊天涯的游子呢?
"忆少年歌酒":回忆起少年时唱歌饮酒的日子,
"当时踪迹":还有当时的行迹。
"岁华易老":岁月容易老去,
"衣带宽、":衣带日渐宽松、
"懊恼心肠终窄":心中的懊恼终究难以排遣。
"飞散后、":各自分散后、
"风流人阻":昔日风流的友人被阻隔。
"蓝桥约、":蓝桥的约定、
"怅恨路隔":因路途相隔而令人怅恨。
"马蹄过、":马蹄经过、
"犹嘶旧巷陌":还在旧时的巷陌里嘶鸣。
"叹往事、":感叹往事、
"一一堪伤":桩桩件件都令人悲伤,
"旷望极":放眼远望直到尽头。
"凝思又把阑干拍":凝神沉思,又一次拍打栏杆。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词。介绍了秋日里,万叶在风中颤动,秋声伴着露水凝结,大雁飞过沙碛,细草含烟仍绿,远山傍晚更显青翠,云边新月隐约发白,落日照亮千家帘幕,还有不知何处传来的倚楼笛声装点着秋色。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故人离散的怅恨以及对往事的感伤之情。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为虚写,追忆往昔歌酒相伴的时光;“旷望极”为实写,写当下登高远望的情景。往昔的欢愉与此刻的怅然交织,以虚衬实,更显天涯漂泊的孤寂愁苦。通感:“万叶战,秋声露结”,以听觉写“万叶战”的萧瑟声响,又以视觉观“露结”的晶莹,两感交织;“听数声、何处倚楼笛”,笛声入耳,却与“装点尽秋色”的视觉之景相融,声与色互衬,让秋意更显真切。细节描写:“凝思又把阑干拍”,以“拍阑干”的动作细节收尾。凝思时无意识地拍打阑干,将内心的怅惘、感慨化为具体动作,让情思有了依托,更显心绪的激荡难平,余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此句开篇便勾勒出秋日萧瑟之景。万片树叶在风中颤动,秋声伴着露水凝结,大雁掠过沙碛飞去。“战”字写出秋风中树叶的动态,“秋声”“露结”点出秋意渐浓,“雁度沙碛”则添几分苍凉,共同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为全词奠定感伤基调。“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续写秋日景色。细草沾着烟霭依旧泛着绿意,远山到了傍晚显得愈发青翠。“尚绿”显出草色的顽强,“更碧”则突出暮色中山色的浓艳,以草木的生机反衬秋景的整体萧瑟,也让画面多了层次。“见隐隐、云边新月白。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描绘傍晚至夜幕初垂的景象。云边隐约露出白色的新月,落日余晖映照千家万户的帘幕,又听到不知何处传来倚楼的笛声,这些景象一同装点着秋日风光。新月、落照、帘幕、笛声,从视觉到听觉,让秋色更显丰富,也暗添一丝怅惘。下片“脉脉。旅情暗自消释”,转写旅人情怀。默默无语间,旅途中的愁绪在不知不觉中消解。“脉脉”写出情绪的含蓄,“暗自消释”看似愁绪渐淡,实则为后文的浓情铺垫,藏着难以言说的怅然。“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深化悲情。对着水边的念珠玉饰尚且心生悲感,更何况身在天涯的游子呢?以念珠玉临水引发的悲感作比,突出天涯漂泊的孤寂愁苦,情感愈发深切。“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转入回忆。想起少年时唱歌饮酒的欢乐时光,以及那时的行迹。往昔的欢愉与当下的凄凉形成对比,更添失落之感,将对过往的追忆融入愁绪之中。“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感叹时光流逝与内心愁苦。岁月容易流逝,人也日渐消瘦,心中的懊恼与愁苦终究难以排遣。“岁华易老”写时光无情,“衣带宽”显漂泊之苦,“懊恼心肠终窄”则道尽愁绪的浓重,层层递进,悲情愈深。“飞散后、风流人阻。蓝桥约、怅恨路隔”,写与故人离散的怅恨。昔日风流人物各自分散后,相见受阻;曾有的蓝桥之约,也因路途相隔而令人怅恨。“飞散”“路隔”写出人事变迁与阻隔,“怅恨”直抒胸臆,满是失落与遗憾。“马蹄过、犹嘶旧巷陌。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由眼前景触发对往事的感叹。马蹄经过旧时巷陌,仿佛还在嘶鸣,感叹过往之事件件都令人感伤,登高远望,一片茫然。旧巷陌的马蹄声勾起回忆,“一一堪伤”道尽往事的凄苦,“旷望极”则将怅惘的情绪扩展开来。“凝思又把阑干拍”,以动作收束。凝神沉思间,又忍不住拍打阑干。“凝思”写出思绪的深沉,“拍阑干”这一动作,将内心的郁积与愤懑、感伤尽数流露,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特意提到这首词“精壮顿挫”的语言特点,认为其句式结构与情感表达预示了后世北曲的发展方向。过去的词论常常推崇它为“词家之冠”,尤其是在铺叙手法的运用上,呈现出“层层脱换,笔笔往复”的特点。现代学界关注作品中多重交织的表达体系,杨坤雨指出“旅情暗自消释”等句子实现了情感浓度与叙事节奏的平衡,体现出周邦彦对慢词结构的掌控能力。
上一篇:宋·周邦彦《点绛唇·辽鹤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