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缨上已无尘":赵阅道辞官后,冠缨上已无尘埃,
"犹爱溪光碧照人":您依然喜爱那溪边碧绿的水光,映照出人的身影,清澈动人。
"点检旧游黄石在":他回顾旧日的游历,黄石还在,
"扫除诸念白鸥亲":扫除杂念,亲近白鸥。
"一尊父老囊金尽":父老们为他设酒,囊中金尽,
"三迳松筠生事贫":您居住的地方只有松竹相伴,生活过得十分清贫简朴。
"他日南公数人物":将来南公若要评价人物,
"丹青添入县图新":定会将他的形象画入县图,成为新的佳话。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挂冠缨上已无尘,犹爱溪光碧照人。”照应标题,点明赵阅道辞官归隐后的情境。“挂冠缨上已无尘”表明他已远离官场的纷扰,冠缨上不再沾染尘埃,象征其超脱尘俗。“犹爱溪光碧照人”则描绘了他依然喜爱清澈溪水的碧光,溪水倒映着人的形象,也暗示了赵阅道自身内心清明。颔联:“点检旧游黄石在,扫除诸念白鸥亲。”进一步描写赵阅道的隐居生活。“点检旧游黄石在”表明他回顾过去的游历,黄石依然存在,可能是指赵阅道的好友或旧地。“扫除诸念白鸥亲”则描绘了他扫除杂念,亲近自然中的白鸥,体现了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情怀。颈联:“一尊父老囊金尽,三径松筠生事贫。”描绘了赵阅道生活清贫的现状。“一尊父老囊金尽”写出了父老们为他设酒,囊中金尽,表现了赵阅道生活贫困,连买酒的钱都快花完了。“三径松筠生事贫”则描绘了他的居所只有松竹相伴,生活简朴。尾联:“他日南公数人物,丹青添入县图新。”以展望未来作结。“他日南公数人物”表达了诗人对赵阅道的敬仰,认为他即使在贫穷中,其人格魅力仍值得后人铭记。“丹青添入县图新”则希望将来有人评价历史人物时,能将赵阅道的形象画入地方志,成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