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槛明窗曾不住":小巧的栏杆和明亮的窗户,我曾经不能长久地停留,
"闲花芳草遣谁栽":那些悠闲的花草,是谁去栽种的呀。
"但须匹马寻幽胜":只需要骑着一匹马去寻找幽静美好的地方,
"携取清樽到处开":带上清酒,在各处畅快地饮酒赏景。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小槛明窗曾不住”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对往昔居所的回忆。“小槛明窗”描绘了一处精致雅致的环境,而“曾不住”则透露出诗人对这段生活的短暂与无常的感慨。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次句“闲花芳草遣谁栽”进一步以问句形式,将目光转向无人打理却自在生长的花草,“闲”字显出花的自在之态,“芳”字暗示草的清香气味。诗人以“遣谁栽”发问,表面问是谁栽种,实则暗示这些花草并非人为种植,而是自然生长、不靠人工。这一问既赞叹自然造化,也流露出超脱人为、返璞归真的思想,在浅显的语言中透露出悠然自在的审美情趣。第三句“但须匹马寻幽胜”笔锋一转,由回忆与感慨转为对行动的决意。“匹马”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洒脱,“寻幽胜”则表现出他对自然与宁静之美的追求。此句语言简练,却蕴含着诗人积极面对孤独、主动寻求心灵慰藉的豁达态度,情感由低回转向昂扬。末句“携取清樽到处开”以“清樽”呼应前文的“闲花芳草”,将饮酒赏景的雅趣推向高潮。“到处开”三字更是豪迈洒脱,既展现了诗人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心境,也暗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此句语言明快,意境开阔,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亢明朗的结尾。
上一篇:宋·苏辙《二月望日雪二绝》
下一篇:宋·苏辙《次韵子瞻渼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