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chéng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qiān
shān
jìn
chuí
wéi
bǎi
zhàn
jiē
kōng
dàn
yǒu
chéng
chuǎng
xuè
zhōng
qín
kǒng
lóng
fēi
wèi
shàng
hàn
jiāng
qīng
yōng
rén
wèi
yǒu
zhāng
hán
yuàn
wèi
jiàng
yóu
cún
zhòng
jīng
líng
chí
chūn
cǎo
mǎn
bái
yáng
shù
xiàng
fēng
míng

译文

连绵的群山仿佛要垂落成鼻子的形状,历经无数战争后只剩下这座城池。猛虎闯入秦地巢穴令人恐惧,蛟龙飞腾于渭水之上使汉江倾泻。雍地的百姓没有对章邯的怨恨,魏国的将领仍保持着司马懿的智谋。城墙破败倾斜,春草长满,无数白羊迎风嘶鸣。

逐句剖析

"千山欲尽垂为鼻":连绵的群山仿佛要垂落成鼻子的形状,

"百战皆空但有城":历经无数战争后只剩下这座城池。

"虎闯穴中秦地恐":猛虎闯入秦地巢穴令人恐惧,

"龙飞渭上汉江倾":蛟龙飞腾于渭水之上使汉江倾泻。

"雍人未有章邯怨":雍地的百姓没有对章邯的怨恨,

"魏将犹存仲达精":魏国的将领仍保持着司马懿的智谋。

"睥睨陵迟春草满":城墙破败倾斜,春草长满,

"白羊无数向风鸣":无数白羊迎风嘶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鼻城》为北宋文学家苏辙所作七言律诗,收录于《栾城集》第一卷。诗作借“虎闯穴中”“龙飞渭上”等历史典故,融合“春草满”“白羊鸣”的地理意象,呈现古战场遗址石鼻城的战略地位,渲染历史沧桑感。诗中化用章邯之怨、仲达之精等典故,暗含对战争成败的辩证思索。全诗押庚韵,尽显宋诗咏史怀古的典型风格,以诗笔钩连古今,于历史遗痕中探思深邃哲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彼时苏辙正处于早期宦游阶段。诗人途经开封府境内的石鼻城遗址(今归河南省辖属),目睹古战场遗迹,有感而发创作此篇。同一时期,苏辙还创作了《严颜碑》《竹枝歌》等五十二首作品,这些均被收录在《栾城集》卷一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以石鼻城为吟咏对象。诗中通过对古城遗址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比如“虎闯穴中谁复禁,龙飞渭上竟何成”句,“虎闯穴中”可关联历史上以勇力或奇谋闯入险地的战事(无特定单一对应典故,是对古战场征战场景的典故化凝练);“龙飞渭上”化用刘邦(或暗合其他帝王兴起)“龙飞”(喻帝王兴起)、“渭上”关联渭水流域的历史故事(如刘邦起兵等相关典故意涵)。借这类典故化表述,简笔勾勒古战场曾有的激烈争夺、帝王霸业兴衰,让石鼻城作为战略要地的历史厚重感瞬间呈现,也为下文议论战争成败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首联:“千山欲尽垂为鼻,百战皆空但有城。”开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石鼻城的地理位置,“千山欲尽垂为鼻”形象地写出山势的奇特,“百战皆空但有城”则点明古城历经战火却依然屹立,为全诗奠定沧桑的基调。颔联:“虎闯穴中秦地恐,龙飞渭上汉江倾。”此句借历史典故展现战争的激烈,“虎闯穴中”喻指秦地的战事,“龙飞渭上”则描绘汉江的壮阔,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历史的沧桑变迁。颈联:“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将犹存仲达精。”诗人通过评价历史人物,表达对章邯和诸葛亮的看法,“雍人未有章邯怨”体现百姓对章邯的态度,“魏将犹存仲达精”则赞扬诸葛亮的智谋,展现诗人的历史观。尾联:“睥睨陵迟春草满,白羊无数向风鸣。”结尾以春草白羊的景象描写,烘托出历史的苍凉感,“睥睨陵迟”写出城墙的破败,“白羊无数向风鸣”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新作南门》

下一篇:宋·苏辙《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其一旦起理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