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zuò
nán
mén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gōng
jué
duō
yīn
gōng
zhī
yǒu
dāng
sān
gōng
gāo
zuò
mén
chē
tōng
dìng
guó
jīng
míng
yǒu
fēng
yǐn
jiǔ
shí
ěr
cōng
hàn
jiā
zǎi
xiàng
réng
hóu
fēng
zuǒ
yòu
zhōng
xīng
shǐ
qiě
zhōng
jiā
shū
wēng
chǐ
yán
xiū
bīng
róng
zhōng
nián
chū
huáng
mén
zhōng
zhì
qiǎo
chēng
zhōng
suī
yún
guǎ
guò
gōng
zhì
qiú
xīn
kōng
shì
zhī
wéi
tiān
gōng
shì
zhī
lěi
ér
tóng
zuò
mén
lóng
lòu
xiàng
zhèng
yán
shēng
tóng
shì
jiā
xiào
tuò
tǎng
jiàn
róng

译文

于公审理案件积累了很多阴德,他自知儿子会成为三公,于是建了高大的里门,车马都能通行。于定国精明能干且有他父亲的风范,能饮酒一石且耳聪目明。他们父子二人成为汉朝的宰相还获得侯爵封号,在汉朝中兴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重要作用。我家读书的传统从我祖父开始,以谈论法律和军事为耻。我中年时在宫廷中任职,智谋和技巧不足,只能算是愚忠,虽说过失少但也没什么功劳。我不嫉妒不贪求,内心粗疏空明,世上了解我的只有上天。凭借这种心态,我知道不会连累子孙后代,所以建门既不高大也不低矮。我家简陋的小巷正和颜回居住的地方一样,权贵之家即使嘲笑唾弃,或许也能被容纳。

逐句剖析

"于公决狱多阴功":于公审理案件积累了很多阴德,

"自知有子当三公":他自知儿子会成为三公,

"高作里门车马通":于是建了高大的里门,车马都能通行。

"定国精明有父风":于定国精明能干且有他父亲的风范,

"饮酒一石耳目聪":能饮酒一石且耳聪目明。

"汉家宰相仍侯封":他们父子二人成为汉朝的宰相还获得侯爵封号,

"左右中兴始且终":在汉朝中兴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重要作用。

"我家读书自我翁":我家读书的传统从我祖父开始,

"耻言法律羞兵戎":以谈论法律和军事为耻。

"中年出入黄门中":我中年时在宫廷中任职,

"智巧不足称愚忠":智谋和技巧不足,只能算是愚忠,

"虽云寡过亦无功":虽说过失少但也没什么功劳。

"不忮不求心粗空":我不嫉妒不贪求,内心粗疏空明,

"举世知我惟天工":世上了解我的只有上天。

"恃此知不累儿童":凭借这种心态,我知道不会连累子孙后代,

"作门不庳亦不隆":所以建门既不高大也不低矮。

"陋巷正与颜生同":我家简陋的小巷正和颜回居住的地方一样,

"势家笑唾傥见容":权贵之家即使嘲笑唾弃,或许也能被容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作南门》是北宋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围绕自家新作南门展开,融入了对家族传统、个人经历的思考以及独特的生活态度。诗中先以于公父子为例,讲述于公因决狱积阴功,预知儿子会成为三公而建高门,于定国精明有父风,父子二人成为汉朝宰相且获侯封,在中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此对比引出自己家族。接着描述自家读书传统从祖父开始,以谈论法律和军事为耻,自己中年任职宫廷,自认为智巧不足、愚忠寡功。进而表明自己秉持不忮不求的心态,认为不会连累子孙,所以建门既不高大也不低矮,如同颜回居住的陋巷,即便权贵嘲笑唾弃或许也能被容纳,体现了苏辙对家族传统的坚守、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以及豁达超脱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于公决狱多阴功,自知有子当三公,高作里门车马通”,以于公为例,讲述他因审理案件积累阴德,自知儿子会有出息而建高门,车马得以通行。通过这一故事,展现了家族善举与后代荣耀的联系,为后文对比自家情况做铺垫,同时引出对家族传统和建门的思考。“定国精明有父风,饮酒一石耳目聪。汉家宰相仍侯封,左右中兴始且终”,进一步描述于定国,他精明能干且有父亲的风范,能饮酒一石且耳聪目明,最终成为汉朝宰相并获得侯封,在汉朝中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对于公父子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强调了家族才能和荣耀的传承,与后文自家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苏辙对家族传统的独特认知。“我家读书自我翁,耻言法律羞兵戎”,诗人的笔触转向自家,指出自家读书的传统从祖父开始,且以谈论法律和军事为耻。这体现了苏辙家族与于公家族不同的价值观和传统,展现出苏辙家族对文化和道德的重视,为后文阐述自己的经历和心态做铺垫。“中年出入黄门中,智巧不足称愚忠,虽云寡过亦无功”,描述诗人自己中年时在宫廷中任职的经历,自认为智谋和技巧不足,只能算是愚忠,虽说过失少但也没什么功劳。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体现出他的谦逊和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认识,也为后文表达建门理念和人生态度提供背景。“不忮不求心粗空,举世知我惟天工”,诗人表明自己秉持不嫉妒不贪求的心态,内心粗疏空明,世上了解自己的只有上天。这体现了苏辙豁达超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不被世俗的名利所累,坚守自己的内心,为后文建门理念提供了思想基础。“恃此知不累儿童,作门不庳亦不隆”,基于前面的心态和价值观,诗人认为凭借这种不忮不求的心态,不会连累子孙后代,所以建门既不高大也不低矮。这体现了苏辙务实且豁达的生活态度,他不被世俗的建门观念所束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陋巷正与颜生同,势家笑唾傥见容”,将自家简陋的小巷与颜回居住的陋巷相类比,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同时表示即便权贵之家嘲笑唾弃,或许也能被容纳,进一步体现了苏辙豁达超脱的情怀和对世俗眼光的不屑,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王子难龙图挽词》

下一篇:宋·苏辙《石鼻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