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二月不知春":城里二月还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
"唯有东风满面尘":只有东风吹来,卷得满面沙尘。
"归意已随行客去":归家的念头已随着远行的友人一同离去,
"流年惊见柳条新":蓦然惊觉柳条抽新芽,才知岁月匆匆。
"簿书填委休何日":案头堆积的公文何时才能处理完,
"学问榛芜愧古人":学问荒疏,真愧对古人先贤。
"一顷稻田三亩竹":故乡有百亩稻田、三亩翠竹,
"故园何负不收身":我为何还不归隐,辜负这田园。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城中二月不知春,唯有东风满面尘。”诗人描绘了城中二月的景象,虽然已是春天,但城中仍无春意,只有东风带来满面的尘土。这不仅描绘了城中的荒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颔联:“归意已随行客去,流年惊见柳条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归家的心意随着行客的离去而消散。同时,诗人惊异地发现柳条已经变新,岁月流转,春天已至。颈联:“簿书填委休何日,学问榛芜愧古人。”诗人感叹公务繁忙,何时才能休息,自己的学问荒废,愧对古人。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和对学问的重视。尾联:“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诗人表达了对故园的眷恋,一顷稻田和三亩竹林,都是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故园并无负于自己,自己为何不回归故园,安享宁静的生活。
上一篇:宋·苏辙《泊南井口期任遵圣》
下一篇:宋·苏辙《西轩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