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ǒ
táng
hòu
yuè
zài
shēng
yuǎn
tóng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bèi
yǒu
fāng
cóng
kāi
huā
yuè
rén
zòng
xún
hài
kěn
liú
niè
ǒu
chéng
qiū
mào
jiàn
wēi
zhuó
chōu
tiáo
yǐng
ào
hán
liè
shì
qióng
suī
yún
bìng
gēn
wèi
róng
xíng
tiān
yuǎn
xìng
chéng
nán
xiǎo
táng
liè
róng
yōu
niè
zhōng
xún
kōng
wài
yǒu
lín
shì
kuī
qiáng
shǔ
yòu
shí
kàn
cōng
qiàn
miáo
mǐn
mǐn
dài
huó
chūn
jiàn
kāi
sān
xiù
rěn
zhé

译文

居所的背后有一丛芬芳的花草,开花从不漏掉任何一个月份。不知是谁肆意挥动斧头砍伐,怀着伤害之心怎肯留下残根。偶然借着秋雨的滋润,嫩芽冲破泥土,微微生长的样子显现出来。那柔美的枝条抽出尖新的叶颖,很想要傲视寒冷。长势衰弱虽然说像是生病了,但根系壮实终究难以拔除。我漂泊到很远的天边,幸好能在这城南寻得一处栖息之所。小小的厅堂勉强能容身安卧,幽静的楼阁大略可以登攀。屋中没有半寻的空地,室外四周都是集市。隔墙能数清柚子的果实,隔着屋子能望见椰子的叶片。唯有这株月季幼苗青翠茂盛,我满怀怜惜地期待它成活。等到春天看见它绽放花朵,再三嗅闻那香气,怎忍心将它攀折。

逐句剖析

"客背有芳丛":居所的背后有一丛芬芳的花草,

"开花不遗月":开花从不漏掉任何一个月份。

"何人纵寻斧":不知是谁肆意挥动斧头砍伐,

"害意肯留蘖":怀着伤害之心怎肯留下残根。

# 蘖:原作折,据三苏本、四库本改。一作卉。

"偶乘秋雨滋":偶然借着秋雨的滋润,

"冒土见微茁":嫩芽冲破泥土,微微生长的样子显现出来。

"猗猗抽条颖":那柔美的枝条抽出尖新的叶颖,

"颇欲傲寒冽":很想要傲视寒冷。

"势穷虽云病":长势衰弱虽然说像是生病了,

"根大未容拔":但根系壮实终究难以拔除。

"我行天涯远":我漂泊到很远的天边,

"幸此城南茇":幸好能在这城南寻得一处栖息之所。

"小堂劣容卧":小小的厅堂勉强能容身安卧,

"幽阁粗可蹑":幽静的楼阁大略可以登攀。

"中无一寻空":屋中没有半寻的空地,

"外有四邻市":室外四周都是集市。

# 市:明蜀本作匝。

"窥墙数柚实":隔墙能数清柚子的果实,

"隔屋看椰叶":隔着屋子能望见椰子的叶片。

"葱蒨独兹苗":唯有这株月季幼苗青翠茂盛,

# 蒨:一作茜。

"悯悯待其活":我满怀怜惜地期待它成活。

# 悯悯:一作愍愍。

"及春见开敷":等到春天看见它绽放花朵,

"三嗅何忍折":再三嗅闻那香气,怎忍心将它攀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是宋代诗人苏辙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作品以堂后月季被砍伐后重新生长作为线索,讲述它在秋雨的滋养下冒出新芽、寒冬里抽枝生长的过程,最终在春天迎来绽放。全诗凭借“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这句展现月季得以再生的契机,用“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突出它生命力的顽强不屈。结尾“三嗅何忍折”一句,借着观赏花朵的行为,寄寓了对生命坚韧品性的怜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客背有芳丛,开花不遗月”,描绘出曾经堂后月季盛开的景象。“芳丛”点出月季花丛的芬芳,“开花不遗月”则写出月季月月开花、从不遗漏任何月份的特点,既展现了月季旺盛的生命力,也为下文的“再生”埋下对比的伏笔。“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蘖”,笔锋一转,写月季遭遇的破坏。“纵寻斧”描绘出有人肆意用斧头砍伐的情景,“害意肯留蘖”则反问如此加害之心怎会留下根部的萌芽,字里行间透着对月季被摧残的惋惜与对破坏行为的不满。“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写出月季再生的转机。“秋雨滋”点明雨水的滋养是再生的契机,“冒土见微茁”细致刻画了嫩芽冲破泥土、微微生长的模样,“冒”字生动地展现出生命的顽强,让人感受到绝境中萌发的生机。“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描绘再生后月季的生长状态。“猗猗”形容枝条柔弱美好的样子,“抽条颖”写出枝条抽出、嫩芽饱满的姿态;“颇欲傲寒冽”则赋予月季以人的意志,仿佛它正想要抵抗寒冷,凸显其不畏严寒的坚韧。“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进一步揭示月季存活的原因。虽然经历砍伐后长势衰弱、看似病态,但“根大未容拔”点明深厚的根系是它无法被彻底拔除的关键,强调根基深厚对生命延续的重要性,暗含对顽强生命力的赞叹。“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由月季转向自身处境。诗人漂泊天涯,有幸在城南找到一处栖息之所,“幸”字流露出漂泊中的慰藉,也为下文描写居住环境与对月季的关注做了铺垫。“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描绘居住环境的局促。小堂仅能容身,幽阁勉强可登,室内没有一丈见方的空地,室外紧邻四方集市,通过对居住空间狭小、喧闹的描写,反衬出后文月季的珍贵。“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写日常所见的其他景物。透过墙缝数柚子的果实,隔着屋子看椰子的叶子,展现出居住环境中可赏之物的有限,为下文聚焦月季做了衬托。“葱茜独兹苗,悯悯待其活”,将目光重新投向月季。在周遭环境中,唯有这株月季“葱茜”青翠,诗人怀着怜悯关切的心情等待它存活,“独”字突出了月季在局促环境中的独特与珍贵,“悯悯”二字尽显对生命的呵护之情。“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写春天月季开花后的情景。等到春天看到月季绽放盛开,诗人多次嗅闻花香,却不忍心将其攀折,“三嗅”表现出对月季的喜爱与珍视,“何忍折”则传递出对这株历经磨难的月季的怜惜与尊重,将对生命顽强的赞叹融入质朴的情感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寄范丈景仁》

下一篇:宋·苏辙《和子瞻调水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