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冠盖如云屯":京城中达官贵人像云一样聚集,
"日中奔走争市门":中午时分众人奔忙争逐名利之门。
"敝裘瘦马不知路":穿着破旧皮衣骑着瘦马找不到路,
"独向城西寻隐君":独自向城西寻找隐居的友人。
"隐君白发养浩气":隐居的友人白发苍苍涵养着浩然正气,
"高论惊世门无宾":他高深卓越的言论使世人震惊,门前却无俗客造访。
"欣然为我解东阁":他高兴地为我打开东阁,
"明窗净几舒华茵":明净窗前摆开华美竹席招待我。
"春天雪花大如手":春天里雪花大得如同手掌,
"九衢断绝愁四邻":京城大道被雪阻断,使四周邻居发愁。
"平明熟睡呼不觉":天亮时我熟睡着,叫都叫不醒,
"清诗渌酒时相亲":时常一起欣赏清新的诗歌、品尝清醇的美酒。
"我兄东来知东武":我兄长从东边来担任东武地方长官,
"走马出见黄河滨":骑着马出行到黄河边。
"及门却遣不得入":到了门前却被打发不能进去,
"回顾欲去行无人":回头张望想要离开,却无人同行。
"东园桃李正欲发":东园里的桃李正准备开放,
"开门借与停车轮":打开园门,借地方让车轮停下。
"青天露坐列觞豆":在青天之下露天而坐,摆列着酒器和食器,
"落花飞絮飘衣巾":落花和飞絮飘落在衣服和头巾上。
"留连四月听鹖鴂":四月里流连此地,听着鹖鴂鸟鸣叫,
"扁舟一去浮奔浑":坐着小船离去,在奔腾浑浊的水流上漂浮。
"人生聚散未可料":人生的相聚和离散无法预料,
"世路险恶终劳神":世间道路险恶,终究让人劳神费心。
"交游畏避恐坐累":与人交往有所畏惧躲避,害怕受牵连,
"言词欲吐聊复吞":想要倾诉的言辞,暂且又咽了回去。
"安得如公百无忌":怎样才能像您一样毫无顾忌,
"百间广厦安贫身":拥有众多宽敞的大屋,让贫寒之人都能安居。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京城冠盖如云屯,日中奔走争市门。敝裘瘦马不知路,独向城西寻隐君。”描绘京城繁华,达官显贵如云,忙于争逐名利。而诗人却着敝裘、骑瘦马,独自寻隐君,对比鲜明,凸显诗人不慕世俗、独寻高雅的品性。“隐君白发养浩气,高论惊世门无宾。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此联刻画隐君形象,白发浩然,言论惊世致门庭冷落。但对诗人热情款待,足见二人情谊,也体现隐君超凡脱俗。“春天雪花大如手,九衢断绝愁四邻。平明熟睡呼不觉,清诗渌酒时相亲。”描绘春雪奇景,大雪阻断道路令邻里发愁,诗人与隐君却能安睡,常以诗酒相伴,尽显闲适超脱。“我兄东来知东武,走马出见黄河滨。及门却遣不得入,回顾欲去行无人。”借兄长拜访隐君受阻的遭遇,侧面烘托隐君居所清幽及坚守自我、不随流俗的性格特点。“东园桃李正欲发,开门借与停车轮。青天露坐列觞豆,落花飞絮飘衣巾。”东园桃李将绽,二人露天设宴,落花飞絮,营造出诗意悠然的相聚氛围,展现与隐君相处的美好惬意。“留连四月听鹖鴂,扁舟一去浮奔浑。人生聚散未可料,世路险恶终劳神。”从四月与隐君留连,到乘舟离去,引发对人生聚散和世路艰难的感慨,流露出无奈与疲惫。“交游畏避恐坐累,言词欲吐聊复吞。安得如公百无忌,百间广厦安贫身。”表达在复杂世情中,因害怕牵连而对交友的畏避。羡慕范景仁无所顾忌,期望如他般拥有安稳生活,抒发对自由豁达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宋·苏辙《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