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xià
tián
bào
fēn
shú
qiū
jià
fāng
yōu
shí
gān
hǎo
lái
cāng
tiān
gōng
jiù
jiān
nán
zhāng
yīng
quǎn
shè
jìn
tún
chèn
zǎo
hán
lǎo
bìng
suí
rén
xìng
bǎo
xiāng
zhǐ
cháng
tàn

译文

夏天种下的庄稼已经报告说有七成成熟了,而秋天种下的庄稼正担忧着连续十天的干旱天气。这场及时的好雨缓缓地飘落下来,没有来得那么急促,老天爷似乎是想要拯救人们于这艰难的处境之中。旱魃曾经像放出鹰犬一样,不遗余力地制造旱灾,社日临近了,人们趁着天气还没有更寒冷,赶紧准备好鸡肉和猪肉(用来祭祀和享用)。我年老多病,能跟着众人有幸吃上一顿饱饭,对着香炉里的香烟,默默无语,只能长长地叹息。

逐句剖析

"夏田已报七分熟":夏天种下的庄稼已经报告说有七成成熟了,

"秋稼方忧十日干":而秋天种下的庄稼正担忧着连续十天的干旱天气。

# 干:一作“亁”。

"好雨徐来不仓卒":这场及时的好雨缓缓地飘落下来,没有来得那么急促,

"天公似欲救艰难":老天爷似乎是想要拯救人们于这艰难的处境之中。

"魃张鹰犬无遗力":旱魃曾经像放出鹰犬一样,不遗余力地制造旱灾,

"社近鸡豚趁早寒":社日临近了,人们趁着天气还没有更寒冷,赶紧准备好鸡肉和猪肉(用来祭祀和享用)。

"老病随人幸一饱":我年老多病,能跟着众人有幸吃上一顿饱饭,

"炉香无语只长叹":对着香炉里的香烟,默默无语,只能长长地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雨》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旱后喜雨为叙事核心,构建出天灾与人治的双重关怀:首联“夏田已报七分熟,秋稼方忧十日乾”以数字对比直击农事危机,“七分”与“十日”形成时间与收成的尖锐矛盾;颔联“好雨徐来不仓卒”以拟人化笔法写自然规律,“天公似欲救艰难”暗含对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思。颈联“魃张鹰犬无遗力”化用《诗经》旱魃典故,借神话意象强化旱情之烈,“社近鸡豚趁早寒”则通过社日民俗的细节描写,展现民间应对灾荒的生存智慧。尾联“老病随人幸一饱,炉香无语只长叹”以诗人自身病弱之躯的视角,在“幸”与“叹”的矛盾情感中,既透露出对民生的深切忧虑,又暗含对自然伟力的敬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夏田已报七分熟,秋稼方忧十日乾”,直接陈述夏田和秋稼的情况,夏田已有七分成熟,本是好事,但秋稼却因十日干旱而令人担忧,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喜雨的到来做铺垫,突出这场雨对于秋稼的关键意义。颔联:“好雨徐来不仓卒,天公似欲救艰难”,描绘好雨缓缓落下,没有仓促之感,仿佛天公是有意来拯救秋稼干旱的艰难处境,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欣喜与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出对上天的一种感恩心态。颈联:“魃张鹰犬无遗力,社近鸡豚趁早寒”,提到旱魃曾如放出鹰犬般全力肆虐,如今社日将近,百姓趁着早寒准备鸡豚祭祀。此联从侧面反映出之前干旱的严重,以及百姓对社日祭祀的重视,希望通过祭祀祈求风调雨顺,表达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尾联:“老病随人幸一饱,炉香无语只长叹”,诗人感慨自己年老多病,有幸能随着众人因这场雨而有饱饭吃,但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只能对着炉香默默长叹。这里既表达了对这场雨带来饱饭的庆幸,又流露出对生活艰辛的无奈与感慨,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喜雨》

下一篇:宋·苏辙《春无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