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yīn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chūn
hòu
shuí
lìng
bǎi
yīn
yín
fēng
héng
xiāng
qīn
tiān
gōng
wèi
yǒu
huā
lǎo
kōng
cún
niàn
mài
xīn
gòng
guài
cóng
jūn
huáng
luò
zhōng
lián
lǎo
guì
xiāo
sēn
guò
zhōng
yáng
ān
zài
xià
hàn
qián
zhī
wèi
jìn

译文

春天过后,是谁让这样连续百日都是阴天呢,雨水过度,狂风肆虐,风雨交相侵袭。上天似乎没有怜惜花朵的心意,而我们这些老农却空怀着对麦子的牵挂之情。大家都奇怪那些丛生的植物也都枯黄凋落了,而我始终怜惜那棵老桧树独自傲然挺立、枝叶繁茂。过了春分时节阳气却不能旺盛起来,可以预知夏天的干旱将难以避免。

逐句剖析

"春后谁令百日阴":春天过后,是谁让这样连续百日都是阴天呢,

"雨淫风横雨相侵":雨水过度,狂风肆虐,风雨交相侵袭。

"天公未有惜花意":上天似乎没有怜惜花朵的心意,

"野老空存念麦心":而我们这些老农却空怀着对麦子的牵挂之情。

"共怪丛均亦黄落":大家都奇怪那些丛生的植物也都枯黄凋落了,

"终怜老桧独萧森":而我始终怜惜那棵老桧树独自傲然挺立、枝叶繁茂。

"过中不克阳安在":过了春分时节阳气却不能旺盛起来,

"夏旱前知未易禁":可以预知夏天的干旱将难以避免。

# 夏旱前知未易禁:自注:是春,所在竹林皆黄落,顷所未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阴》是宋代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开篇便点出春后持续百日的阴雨天气,风雨交加、肆虐侵袭;天公毫无惜花之意,唯有乡野老人空怀着对麦子的担忧。众人都对丛生的草木竟也枯黄凋零感到奇怪,终究还是怜惜老桧树独自保持着繁茂葱郁的姿态。诗的后两联进一步抒发忧虑:过了春分时节仍不见阳光,不知晴日何在,由此推测此前便可知晓的夏旱恐怕难以避免。全诗紧扣“春阴”展开,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既描绘了阴雨连绵的春日景象,又通过“野老念麦心”体现对农事的关切,借草木枯荣对比暗含对坚韧品格的肯定,更由久阴不晴的现状推想未来可能出现的夏旱,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自然气候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语言平实却饱含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春后谁令百日阴,雨淫风横雨相侵”,诗人开篇以反问句表达对春天过后长时间阴天且风雨交加的不满与无奈。“谁令”突出对这种异常天气的困惑,“百日阴”强调阴天持续时间之长,“雨淫风横”生动描绘出风雨的肆虐,为全诗奠定了忧愁、无奈的情感基调。颔联:“天公未有惜花意,野老空存念麦心”,前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指责上天似乎没有怜惜花朵的心意,让花朵饱受风雨摧残;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田间老人(诗人)对麦子生长的担忧,却又无能为力,深刻体现出诗人对农作物受恶劣天气影响的无奈与忧虑。颈联:“共怪丛筠亦黄落,终怜老桧独萧森”,此联通过对比,众人都对丛生竹子在恶劣天气下枯黄掉落感到奇怪,而老桧树却独自保持萧森的姿态。这种对比既展现了不同植物在恶劣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也暗示了生命在困境中的不同命运,进一步强化了对恶劣天气影响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老桧树坚韧的怜惜与赞赏。尾联:“过中不克阳安在,夏旱前知未易禁”,诗人感慨过了仲春阳气仍未充足,由此预感到夏旱恐怕难以避免。这两句从对当前春阴天气的描写,延伸到对未来夏旱的担忧,表达出对自然气候变化无常的无奈,以及对农业生产可能遭受更大影响的忧虑,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游西湖》

下一篇:宋·苏辙《乾荔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