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
dié
huā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1
shuí
chàng
cán
chūn
dié
liàn
huā
tuán
fěn
chì
zhī
xié
měi
rén
xiàng
chāi
tóu
chā
yòu
kǒng
jīng
fēi
bìn

译文

是谁在这暮春时节吟唱着蝴蝶眷恋花朵的美好故事呢?一大群彩色翅膀的蝴蝶聚集在一起,停落在花枝上,以至于把花枝都压得倾斜了。美丽的女子看到这些可爱的蝴蝶,心里想着把它们插在自己的发钗之上,可又担心自己的动作会惊吓到蝴蝶让它们飞走,还怕因此弄乱了自己如同乌鸦羽毛般乌黑的鬓发。

逐句剖析

"谁唱残春蝶恋花":是谁在这暮春时节吟唱着蝴蝶眷恋花朵的美好故事呢?

"一团粉翅压枝斜":一大群彩色翅膀的蝴蝶聚集在一起,停落在花枝上,以至于把花枝都压得倾斜了。

"美人欲向钗头插":美丽的女子看到这些可爱的蝴蝶,心里想着把它们插在自己的发钗之上,

"又恐惊飞鬓似鸦":可又担心自己的动作会惊吓到蝴蝶让它们飞走,还怕因此弄乱了自己如同乌鸦羽毛般乌黑的鬓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万蝶花》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暮春蝶戏为吟咏对象,通过精巧的意象组合展现自然生趣:首句“谁唱残春蝶恋花”以设问破题,将蝶舞拟作歌者吟唱,暗藏对春光易逝的敏锐感知;次句“一团粉翅压枝斜”以夸张笔法描摹蝶群密度,“压”字既显蝶翅之密,又暗含枝条承重之态。后两句转写人事与自然的互动,"美人欲向钗头插"的雅致举动与“恐惊飞鬓似鸦”的微妙心理形成戏剧冲突,既展现人对美的追求,又暗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全诗通过“蝶-花-美人-鬓发”的意象链,在尺幅之间构建起微观生态与人文情致的对话空间,其清新明快的节奏与虚实相生的笔法,体现了苏辙诗歌“理趣自生,淡中见雅”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谁唱残春蝶恋花,一团粉翅压枝斜”:诗人以“谁唱”发问,设置了一个悬念,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同时也为读者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仿佛在残春时节,有谁在轻声吟唱着蝴蝶恋花的美好故事。“一团粉翅压枝斜”则是对蝴蝶的直接描写,“一团”突出了蝴蝶的数量之多,它们聚集在一起,彩色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压枝斜”形象地描绘出蝴蝶停落在花枝上时,由于重量使得花枝倾斜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出蝴蝶的轻盈姿态和花朵的娇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那暮春时节蝴蝶纷飞、繁花似锦的美景。后两句“美人欲向钗头插,又恐惊飞鬓似鸦”:“美人欲向钗头插”将视角从蝴蝶和花转移到了美人身上,描绘出美人看到美丽的蝴蝶,心生喜爱,想要将其插在钗头作为装饰的情景,这一动作描写表现出美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恐惊飞鬓似鸦”则进一步刻画了美人的心理活动,她担心自己的动作会惊飞蝴蝶,又害怕自己的鬓发会因此变得凌乱,如同乌鸦的羽毛般不美观。“恐”字生动地表现出美人的小心翼翼和温柔细腻,将美人爱蝶又怕惊扰到蝶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蝴蝶的美丽和灵动,让人不忍打扰。这两句诗通过对美人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富有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辙《林笋》

下一篇:宋·苏辙《苦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