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遭冻曾枯死":竹林曾被寒冬冻得近乎枯死,
"春笋连年再发生":但春笋年年破土,生生不息。
"天与岁寒终倔强":上天赋予它历经霜雪的坚韧,
"泽分淇澳转敷荣":又如淇水润泽般焕发新荣。
# 泽分淇澳转敷荣:(竹子虽受严寒的摧残,但由于)分享淇奥的恩泽而转向枝叶丰茂。淇澳,即“淇奥”,淇河的岸弯曲处,淇园所在地,历史上曾为我国竹子的繁育和生产基地之一。由于《诗经·淇奥》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名句,首开淇竹文化和中国竹文化之先河。敷荣,枝叶丰茂。
"狂鞭已逐草侵径":竹鞭狂野生发,挤开杂草蔓上小径,
# 狂鞭:疯狂生长的竹鞭。竹子的根茎叫竹鞭。
"疏影长随月到楹":疏朗竹影伴着月光,悄悄爬上屋檐。
# 楹:草堂前的立柱。
"嵇阮欲来从我余":若嵇康、阮籍愿来与我为伴,
# 嵇阮:指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
"开门一笑亦逢迎":我定当开门笑迎,煮笋共醉林间。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竹林遭冻曾枯死,春笋连年再发生。”诗人开篇点明竹林曾因严寒而枯死,但在春天来临后,春笋又顽强地破土而出,连年生长。这一对比突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循环。颔联:“天与岁寒终倔强,泽分淇澳转敷荣。”进一步强调了竹林的坚韧。在岁寒中,竹子依然倔强地生长,而淇澳的泽水滋润着竹林,使其更加繁茂。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诗人自己在困境中的不屈。颈联:“狂鞭已逐草侵径,疏影长随月到楹。”诗人细腻地描绘了竹子生长的细节。竹鞭(竹子的地下茎)蔓延,使草丛侵入小径;而竹子的疏影则在月光下映照在屋檐下,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尾联:“嵇阮欲来从我余,开门一笑亦逢迎。”诗人以幽默的笔触结束全诗,想象嵇康和阮籍(魏晋名士,以放达著称)前来拜访,自己开门相迎,一笑泯恩仇。这不仅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上一篇:宋·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辙《万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