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nián
yóu
·
·
绿
gōu
lán
pàn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1
绿
gōu
lán
pàn
huáng
hūn
dàn
yuè
xié
shǒu
duì
cán
hóng
shā
chuāng
yǐng
méng
téng
chūn
shuì
fán
xìng
xiǎo
píng
fēng
chóu
bié
hòu
tiān
gāo
hǎi
kuò
chù
gèng
xiāng
féng
xìng
yǒu
huā
qián
bēi
fāng
jiǔ
huān
cōng
cōng

译文

在剧场栏杆的旁边,在黄昏时分的朦胧月色里,我们手牵手站在落花前。纱窗透进的朦胧光,带着朦胧春困,眼前是杏花繁茂的屏风。想到我们即将分别,天高地远,不知何时才能再重逢。幸好还有花前的,一杯美酒,别让这欢愉时光匆匆流逝。

逐句剖析

"绿勾阑畔":在剧场栏杆的旁边,

"黄昏淡月":在黄昏时分的朦胧月色里,

"携手对残红":我们手牵手站在落花前。

"纱窗影里":纱窗透进的朦胧光,

"朦腾春睡":带着朦胧春困,

"繁杏小屏风":眼前是杏花繁茂的屏风。

"须愁别后":想到我们即将分别,

"天高海阔":天高地远,

"何处更相逢":不知何时才能再重逢。

"幸有花前":幸好还有花前的,

"一杯芳酒":一杯美酒,

"欢计莫匆匆":别让这欢愉时光匆匆流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少年游·绿勾阑畔》是北宋晏几道所作的词。此词以恋人间的聚散为主题,上片借景抒情,刻画了黄昏时分,两人于绿阑干旁,面对残红携手相依,后又在朦胧春睡中,身旁是繁杏小屏风的温馨画面,尽显相聚的甜蜜。下片直抒胸臆,感慨别后天高海阔,相逢难期的惆怅,同时呼吁珍惜眼前花前饮酒的时光。全词将爱情的美好与离别的哀伤描绘得细腻入微,表达了作者与恋人之间的爱情以及即将离别的忧愁怅惘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绿勾阑畔,黄昏淡月,携手对残红”一句中,开篇以“绿勾阑”“黄昏淡月”构建幽静清冷的画面,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残红”既是实景凋零之花,亦隐喻美好事物的短暂易逝。三句时空交融——暮色苍茫中,一对恋人倚栏执手,凝视满地落英,无声胜有声,将未尽的情愫隐于暮色之中。“纱窗影里,朦腾春睡,繁杏小屏风”一句,镜头转入室内,聚焦“纱窗”这一朦胧介质,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边界。“朦腾春睡”既可指醉意微醺的慵懒之态,亦似春日困倦的无意识状态,暗示人物沉溺于温柔乡中不愿醒转。“繁杏小屏风”以繁密绚丽的杏花图案装点空间,与窗外凋零的“残红”形成对照,暗藏盛极必衰的哲思,亦反衬出此刻欢愉的虚幻性。词的下阕讲别离预想中的强作宽慰。“须愁别后,天高海阔,何处更相逢”笔锋陡转,从当下的缠绵跌入未来的孤寂。“天高海阔”以宏大意象凸显人世苍茫,将别后相思置于浩渺时空之下,无力感顿生。“何处更相逢”以反问收束,道尽人生无常、聚散难期的悲凉,情感张力达到高潮。“幸有花前,一杯芳酒,欢计莫匆匆”末句以自我劝慰作结,于绝望中迸发一丝执念。“花前芳酒”呼应上阕的“残红”,将凋零意象转化为及时行乐的契机,体现晏几道特有的“以艳写哀”笔法。“欢计莫匆匆”既是劝对方亦是自勉,试图用片刻欢愉抵抗永恒的别离之苦,却愈显其珍贵易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更漏子·欲论心》

下一篇:宋·晏几道《采桑子·湘妃浦口莲开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