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zūn
xiāng
chūn
fēng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1
zūn
xiāng
chūn
fēng
shī
hǎo
jūn
rén
yǒu
shí
xián
néng
chàng
dāng
shí
lóu
xià
shuǐ
liáng
chén
tán
zhǐ
jīn
zhǎn
shí
fēn
jìn
míng
zhāo
sān
zhàng
gāo
shí
gòng
pīn
zuì
tóu

译文

在春风中相见,共饮一杯酒,能写出像您这样好的诗,世上能有几人。十五岁的吴地女子,说话像琴弦发声般动听,她能唱出当年楼边流水相关的曲调。美好的时光容易流逝,快得像弹一下手指,斟满的金质酒杯,我们必须要尽情尽意地饮酒。明天太阳升高到三丈那样的时刻,一起喝到醉倒,连头都扶不起来。

逐句剖析

"一尊相遇春风里":在春风中相见,共饮一杯酒,

"诗好似君人有几":能写出像您这样好的诗,世上能有几人。

"吴姬十五语如弦":十五岁的吴地女子,说话像琴弦发声般动听,

"能唱当时楼下水":她能唱出当年楼边流水相关的曲调。

"良辰易去如弹指":美好的时光容易流逝,快得像弹一下手指,

"金盏十分须尽意":斟满的金质酒杯,我们必须要尽情尽意地饮酒。

"明朝三丈日高时":明天太阳升高到三丈那样的时刻,

"共拚醉头扶不起":一起喝到醉倒,连头都扶不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一尊相遇春风里》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一首词。词作内容多围绕聚散离合的境遇与光阴易逝的感慨展开,该词以春日宴饮为背景,上片先写在春风中与人相遇的情景,赞叹对方诗才难得,再描绘十五岁吴姬如弦般动听的言语以及她能唱旧时曲调的情态,字里行间流露着相遇的愉悦与对美好声韵的欣赏;下片由良辰易逝如弹指的感慨,引出要尽情畅饮的心境,最后以明日即便醉得扶不起也无妨的表述作结,传递出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洒脱。此词语言明快自然,情感真挚直白,将相遇的欣喜、对时光的感慨与畅饮的豪情融合在一起,含意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宴饮聚会的词,借春风中相聚、吴姬歌唱、共饮金盏、醉后难起等景象,写出了宴饮时的欢乐氛围与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2. 分段赏析

上片“一尊相遇春风里”,开篇点明场景与氛围。“一尊”指酒器,暗示饮酒相聚的情境,“相遇”是核心事件,“春风里”则点出时节与环境的和煦。这一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春日相逢、共饮的画面,既写出相遇的惬意,又为后文的畅聊与抒情铺垫了轻松的基调,字里行间透着相逢的喜悦。“诗好似君人有几”,承接相逢的场景,转向对对方的赞美。“诗好”直接点出对方诗作的出色,“似君”强调这般才华的难得,“人有几”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突出对方才华的出众与稀有。此句通过反问增强语气,将对友人诗才的欣赏之情直白表达,既展现了两人之间的知己之感,又让情感在赞美中自然流露。“吴姬十五语如弦”,引入新的人物形象,丰富场景内容。“吴姬十五”点明少女的身份与年龄,透着青春的鲜活,“语如弦”以琴弦比喻少女的话语,既写出声音的清脆悦耳,又暗含灵动婉转之感。这里以比喻的手法刻画人物,让少女的形象生动可感,为相聚的场景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与前文的饮酒、论诗形成呼应。“能唱当时楼下水”,紧承上句对吴姬的描写,写其才艺。“能唱”点出她擅长歌唱的本领,“当时楼下水”则是演唱的内容,或许是与过往相关的曲调或景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吴姬的技艺,更通过“当时”二字,让歌声带上了回忆的意味,使相聚的场景在当下的欢乐中,又暗含一丝对过往的追忆,情感更显细腻。下片“良辰易去如弹指”,由相聚的欢乐转向对时光的感慨。“良辰”指代当下美好的相聚时刻,“易去”点出时光流逝的迅速,“如弹指”以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具象化,写出美好时刻转瞬即逝的特点。此句从眼前的欢乐中生发对时光的叹惋,情感自然过渡,为后文的劝饮做了铺垫。“金盏十分须尽意”,承接时光易逝的感慨,提出行动的主张。“金盏十分”指斟满的酒杯,象征着尽兴的饮酒,“须尽意”则是对当下的劝勉,意为要趁良辰尽情享受。这一句将对时光的叹惋转化为对当下的珍惜,语言直白却富有感染力,传递出把握当下的态度。“明朝三丈日高时”,设想未来的场景,与当下形成对比。“明朝”指第二天,“三丈日高时”描绘出太阳升高、时已过午的景象,暗示着相聚的结束与日常的回归。此句以对未来的想象,反衬当下相聚的难得,进一步强化了“须尽意”的合理性,让情感在今昔的对照中更显真切。“共拚醉头扶不起”,以具体的情态收束全诗,回应前文的劝饮。“共拚”写出众人同享欢乐、不惜一醉的姿态,“醉头扶不起”则生动描绘出醉后的状态,既展现了相聚时的尽兴,又透着一种洒脱的情怀。这一句以具象的描写收尾,将珍惜当下的情感落到实处,让整首诗的欢乐与洒脱在醉态的刻画中得以圆满,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踏莎行·绿径穿花》

下一篇:宋·晏几道《行香子·晚绿寒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