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心堪怨":她纯洁如蕙草的心啊,竟也承载着怨恨,
# 蕙心:女子的心意,犹“芳心”,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情高雅。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贺朝《孤兴》:“君子在遐险,蕙心谁见珍?”蕙,即蕙兰,一种香草,花气芳香。
"也逐春风转":随着流转的春风而改变。
"丹杏墙东当日见":想到见面当日,她在妆墙东边,倚着红杏,
"幽会绿窗题遍":此后,二人频频幽会,在绿窗上题满了新词。
"眼中前事分明":此前相爱的事清清楚楚呈现眼前,
# 分明:明明白白地。杜甫《历历》:“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可怜如梦难凭":可惜都像梦境一样难以凭证。
# 凭:凭借,依据,相信。
"都把旧时薄幸":细数旧时我有过的薄情行为,
# 薄幸:薄情,无情。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幸,宠爱。
"只消今日无情":刚好和她如今的无情相抵消。
# 只消:只抵。辛弃疾《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只消闲处过平生。”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情闺怨题材的词。全词以细腻笔触介绍了词人与恋人从初遇相恋到感情破裂的完整过程。词作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怅惘氛围,既追忆了曾经的浓情蜜意,又表达了对自身薄幸的自责、对恋人“无情”的无奈,以及对爱情无常的深切喟叹,将复杂真挚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描绘“丹杏墙东”“绿窗题遍”的昔日幽会场景,以红杏、绿窗等明快意象勾勒浓情蜜意;下片则转入“前事分明”却“如梦难凭”的现实感慨,通过“旧时薄幸”与“今日无情”的对照,将往昔欢愉与当下疏离的反差推向极致。虚实结合:“眼中前事”是实写记忆中的清晰画面,“如梦难凭”则以虚笔点染往事的虚幻感“旧时薄幸”是词人假想的自我反省(虚),“今日无情”是现实中感受到的结果(实),虚实相生中凸显情感的矛盾与痛心。开门见山:首二句“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以开门见山之笔写“怨”,将闺中女子如蕙草般的芳心所承载的怨恨,比作随春风流转般起伏不定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此词上片着重回忆过去词人与恋人二人的交往,“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这两句开门见山写“怨”,“蕙心”指女子纯洁美好的心,却承受着怨恨,而且随着春风而改变。这里将女子的心境比作春风中的事物,暗示了她的情感因外界因素或经历而发生了变化,也许是受到了伤害,内心的怨恨难以排解。“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以幽会为典型场景,描绘两人昔日的情深。当时在红杏墙东相见,之后频繁幽会,在绿窗上题满了新词,处处留下了欢愉的踪迹。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点和行为,生动地展现了他们曾经美好的爱情时光,与前两句的“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如今的变化和哀怨。下片着重抒情。“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过片两句写二人相爱的前事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可是却像梦境一样难以让人相信是真实的。说明词人对过去的爱情经历有着深刻的记忆,但又觉得那些美好似乎已经遥不可及,如同梦境般虚幻,表达出一种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感。“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结拍两句中,词人细数旧时自己可能有过的薄情行为,认为刚好与她如今的无情相抵消。“都把”“只消”等虚字运用巧妙,“旧时薄幸”是词人假想的,而“今日无情”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的,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显了词人内心的痛心和自责。他似乎在为过去的错误买单,承受着爱情消逝的痛苦。全词通过回忆过去与恋人的交往,以及对比如今的现状,巧妙运用虚字,用追忆之笔淋漓尽致地反衬出词人的自责无奈,意切而情真,展现了爱情的脆弱和无常,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悲伤和对人生的思考。
4. 作品点评
全章以回溯往昔的笔触,将词人内心的悔恨与怅然展现得曲折尽致,情致恳切而意蕴深沉。
# 当日幽会题诗,满心喜欢,而如今好梦难凭,心生怨恨。然而“旧时薄幸”,说明叔原以前曾有负于她,所以自责无奈,只得强作排遣。
不详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草纫《二晏词笺注》
# 梦是虚幻的,正如诗人在《清平乐》“蕙心堪怨”中所说:“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虽然如梦难凭,但面对去者杳无音信的现实,这极端痛苦的生活,又迫使思念者不得不苦苦地追寻虚幻的梦境,以求得片时的欢愉。
不详原西北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房日晰《宋词比较研究》
# 小山(晏几道)对女性一往情深,这首词反说自己薄幸,意在表示这个女子无情可恕。言外仍有无限留恋,正见出他的真情忠厚处。
不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寂《二晏词选》
上一篇:宋·晏几道《梁州令·莫唱阳关曲》
下一篇:宋·晏几道《生查子·官身几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