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鸾照罢尘生镜":孤鸾形单影只,对镜梳妆后,铜镜上又蒙了层灰尘。
# 离鸾:喻指分离的人。
"几点吴霜侵绿鬓":几缕白发悄悄爬上乌黑的鬓角。
"琵琶弦上语无凭":琵琶弦上弹出的情话终究虚无缥缈,难以当真,
"豆蔻梢头春有信":豆蔻枝头却分明传递来春天的讯息。
#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花尚未大开者,人称含胎花,或以喻未嫁少女。
"相思拼损朱颜尽":为了相思,哪怕容颜憔悴、耗尽心力也甘愿。
# 拼:一作拚。
"天若多情终欲问":上天若是也有感情,我终究要问问它为何如此。
"雪窗休记夜来寒":雪夜里的窗下,别再记挂昨夜的寒冷,
# 雪窗:映雪的窗户,寒窗。
"桂酒已消人去恨":杯中的桂花酒,早已化解了那人离去后的愁恨。
# 桂酒:用玉桂浸制的美酒。泛指美酒。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围绕离别后的相思展开,借行人久出未归,逾期不至,让女主人公思念万分的场景,抒发了其内心的忧愁、哀怨与怅惘。
2. 写作手法
对比:“琵琶弦上语无凭”与“豆蔻梢头春有信”,“琵琶弦上语无凭”写女主人公或许曾从琵琶声中听闻关于归人的消息,但这些消息缥缈不定、难以证实,暗含“期盼落空”的虚妄感。“豆蔻梢头春有信”以豆蔻含苞待放、春天如期而至的“实景”,反映归人消息的“虚茫”,自然界的生机有定数,而人的等待却无凭据,形成“自然有信”与“人事无凭”的强烈反差,凸显期盼与失落的交织。反语:“桂酒已销人去恨”字面意思,似乎一杯桂酒就能消解因“人去”而生的怨恨,显得豁达释然。深层含义,“人去恨”是因思念而产生的绵长愁绪,绝非一杯酒能真正消解。这种“说已消恨”的表述,实则是“恨难消”的反向表达。深化了相思的刻骨,让闺怨的哀婉在含蓄中更显厚重。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离鸾照罢尘生镜”开篇,“离鸾”既指镜子,又暗喻分离,镜上蒙尘可见久未梳妆,尽显闺妇因思念而无心打理的状态。“几点吴霜侵绿鬓”中,“吴霜”喻指白发,“绿鬓”变白发,直白写出思念催老的愁苦。“琵琶弦上语无凭”借琵琶传情却难托真心,暗含情感的不确定与无奈;“豆蔻梢头春有信”以豆蔻象征青春与美好,与前文的愁绪形成对比,藏着对过往春光的追忆。下片“相思拼损朱颜尽”直抒胸臆,写尽相思让容颜憔悴的执着与痛苦。“天若多情终欲问”将情感推向极致,向苍天发问,满是幽怨与不甘。“雪窗休记夜来寒”以“雪窗”“夜寒”的清冷之景烘托孤寂,“休记”二字藏着强压的愁绪;“桂酒已销人去恨”借桂酒消恨,却难掩“人去”的失落,恨难消的无奈尽显。全词通过景物、动作与心理的刻画,细腻展现了闺妇的思念与哀怨。
上一篇:宋·晏几道《生查子·红尘陌上游》
下一篇:宋·晏几道《醉落魄·鸾孤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