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luán
zhào
chén
shēng
jìng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1
luán
zhào
chén
shēng
jìng
diǎn
shuāng
qīn
绿
bìn
xián
shàng
píng
dòu
kòu
shāo
tóu
chūn
yǒu
xìn
xiāng
pīn
sǔn
zhū
yán
jìn
tiān
ruò
duō
qíng
zhōng
wèn
xuě
chuāng
xiū
lái
hán
guì
jiǔ
xiāo
rén
hèn

译文

孤鸾形单影只,对镜梳妆后,铜镜上又蒙了层灰尘。几缕白发悄悄爬上乌黑的鬓角。琵琶弦上弹出的情话终究虚无缥缈,难以当真,豆蔻枝头却分明传递来春天的讯息。为了相思,哪怕容颜憔悴、耗尽心力也甘愿。上天若是也有感情,我终究要问问它为何如此。雪夜里的窗下,别再记挂昨夜的寒冷,杯中的桂花酒,早已化解了那人离去后的愁恨。

逐句剖析

"离鸾照罢尘生镜":孤鸾形单影只,对镜梳妆后,铜镜上又蒙了层灰尘。

# 离鸾:喻指分离的人。

"几点吴霜侵绿鬓":几缕白发悄悄爬上乌黑的鬓角。

"琵琶弦上语无凭":琵琶弦上弹出的情话终究虚无缥缈,难以当真,

"豆蔻梢头春有信":豆蔻枝头却分明传递来春天的讯息。

#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花尚未大开者,人称含胎花,或以喻未嫁少女。

"相思拼损朱颜尽":为了相思,哪怕容颜憔悴、耗尽心力也甘愿。

# 拼:一作拚。

"天若多情终欲问":上天若是也有感情,我终究要问问它为何如此。

"雪窗休记夜来寒":雪夜里的窗下,别再记挂昨夜的寒冷,

# 雪窗:映雪的窗户,寒窗。

"桂酒已消人去恨":杯中的桂花酒,早已化解了那人离去后的愁恨。

# 桂酒:用玉桂浸制的美酒。泛指美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离鸾照罢尘生镜》是北宋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收录于《小山词》。词中刻画了一位因久盼归人不至而容颜憔悴、懒于梳妆的女主人公形象,借其状态流露对时光流逝的哀叹与怅惘心境。词句以“吴霜侵绿鬓”隐喻岁月的无情催折,又以“琵琶弦上语无凭”与“豆蔻梢头春有信”形成鲜明对照,巧妙展现出期盼与失落的交织情绪。结尾“桂酒已消人去恨”看似释然,实则运用反语,既暗藏难以言说的怨怼,更将那份深入骨髓的相思之情表达得尤为特殊而深切。全词语言清丽,善用对比与意象叠加,将离别后的思念、时光的无奈巧妙融合,情感细腻深沉,体现了晏几道词“语淡情深”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围绕离别后的相思展开,借行人久出未归,逾期不至,让女主人公思念万分的场景,抒发了其内心的忧愁、哀怨与怅惘。

2. 写作手法

对比:“琵琶弦上语无凭”与“豆蔻梢头春有信”,“琵琶弦上语无凭”写女主人公或许曾从琵琶声中听闻关于归人的消息,但这些消息缥缈不定、难以证实,暗含“期盼落空”的虚妄感。“豆蔻梢头春有信”以豆蔻含苞待放、春天如期而至的“实景”,反映归人消息的“虚茫”,自然界的生机有定数,而人的等待却无凭据,形成“自然有信”与“人事无凭”的强烈反差,凸显期盼与失落的交织。反语:“桂酒已销人去恨”字面意思,似乎一杯桂酒就能消解因“人去”而生的怨恨,显得豁达释然。深层含义,“人去恨”是因思念而产生的绵长愁绪,绝非一杯酒能真正消解。这种“说已消恨”的表述,实则是“恨难消”的反向表达。深化了相思的刻骨,让闺怨的哀婉在含蓄中更显厚重。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离鸾照罢尘生镜”开篇,“离鸾”既指镜子,又暗喻分离,镜上蒙尘可见久未梳妆,尽显闺妇因思念而无心打理的状态。“几点吴霜侵绿鬓”中,“吴霜”喻指白发,“绿鬓”变白发,直白写出思念催老的愁苦。“琵琶弦上语无凭”借琵琶传情却难托真心,暗含情感的不确定与无奈;“豆蔻梢头春有信”以豆蔻象征青春与美好,与前文的愁绪形成对比,藏着对过往春光的追忆。下片“相思拼损朱颜尽”直抒胸臆,写尽相思让容颜憔悴的执着与痛苦。“天若多情终欲问”将情感推向极致,向苍天发问,满是幽怨与不甘。“雪窗休记夜来寒”以“雪窗”“夜寒”的清冷之景烘托孤寂,“休记”二字藏着强压的愁绪;“桂酒已销人去恨”借桂酒消恨,却难掩“人去”的失落,恨难消的无奈尽显。全词通过景物、动作与心理的刻画,细腻展现了闺妇的思念与哀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生查子·红尘陌上游》

下一篇:宋·晏几道《醉落魄·鸾孤月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