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i
shé

朝代:宋作者:林逋浏览量:1
liǔ
tiáo
chū
zhòng
cǎo
chū
féi
yān
shī
湿
yuán
lín
wǎn
wèi
bǎi
zhǒng
kān
lián
qiǎo
yán
bān
wéi
jiǔ
hǎo
máo
líng
hóng
xìng
cóng
tóu
宿
fěng
huáng
chèn
bèi
fēi
shuí
dào
guān
guān
biàn
便
duō
shì
gèng
néng
jiān
sòng
fāng
fēi

译文

柳条刚刚变得繁密沉重,春草刚刚长得丰茂肥美,烟雾打湿了园林,直到傍晚仍未干燥。百舌鸟有着上百种令人怜惜的巧妙话语,而且一直以来都有着漂亮的羽毛。它欺负红杏,整夜栖息在红杏枝头,还讽刺黄鹂,趁黄鹂不注意时从背后飞过。谁说百舌鸟叽叽喳喳多事,它其实也能沉默不语,送走这美好的芳菲时节。

逐句剖析

"柳条初重草初肥":柳条刚刚变得繁密沉重,春草刚刚长得丰茂肥美,

"烟湿园林晚未晞":烟雾打湿了园林,直到傍晚仍未干燥。

# 晞:原作稀,据宋本、正统本改。

"百种堪怜巧言语":百舌鸟有着上百种令人怜惜的巧妙话语,

"一般惟久好毛衣":而且一直以来都有着漂亮的羽毛。

"欺凌红杏从头宿":它欺负红杏,整夜栖息在红杏枝头,

"讽刺黄鹂趁背飞":还讽刺黄鹂,趁黄鹂不注意时从背后飞过。

"谁道关关便多事":谁说百舌鸟叽叽喳喳多事,

"更能缄默送芳菲":它其实也能沉默不语,送走这美好的芳菲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百舌》是宋代林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春日园林图景,点明百舌鸟所处的环境,渲染出春日的湿润与生机。颔联刻画百舌鸟善于鸣叫且羽毛美丽的特点。颈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展现百舌鸟在枝头活动,似乎在“欺凌”红杏、“讽刺”黄鹂,赋予其生动的形象。尾联以反问引出思考,即使百舌鸟鸣叫看似多事,但没有它,春天似乎少了生机,表达对百舌鸟为春日增添活力的认可。写作手法上,运用拟人,借物抒情。通过描写百舌鸟,表达对春天自然生机的喜爱,展现诗人对自然细致的观察与感悟,语言清新,意境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柳条初重草初肥,烟湿园林晚未晞”,描绘出初春时节,柳条开始抽芽变得厚重,青草也愈发肥嫩,傍晚时分园林中雾气弥漫,露水尚未晒干的景象。此联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湿润、朦胧的氛围,为百舌鸟的出场提供了背景。颔联“百种堪怜巧言语,一般惟久好毛衣”,写百舌鸟善于模仿各种声音,其婉转的鸣叫十分惹人怜爱,同时它一直珍视自己美丽的羽毛。这里从声音和外形两方面刻画百舌鸟,展现其机灵可爱的形象。颈联“欺凌红杏从头宿,讽刺黄鹂趁背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百舌鸟欺负红杏,在其上栖息,又趁着黄鹂不注意,在其背后飞去并发出类似讽刺的叫声。此联赋予百舌鸟以人的行为和情感,暗示了现实中一些人欺软怕硬、背后中伤他人的不良行径,借鸟的行为讽刺世态。尾联“谁道关关便多事,更能缄默送芳菲”,“关关”原指雎鸠鸟的叫声,这里指代百舌鸟的鸣叫。诗人反问谁说鸟儿鸣叫就是多事,相比之下,更应沉默地送别这美好的春光。此句借对百舌鸟鸣叫的思考,表达出一种处世态度,即不应随意指责他人,同时也暗示在复杂的世态中,保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逋《李翰林寄松扇及诗乃答之》

下一篇:宋·林逋《耿济口舟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