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ìng
huā

朝代:宋作者:林逋浏览量:1
bèi
lěi
zhī
shāo
xuè
diǎn
gān
fěn
hóng
sāi
jiá
chūn
hán
jīn
yān
qīng
zhuó
zhǐ
hǎo
tíng
tái
ài
kàn
wēi
liǔ
táo
xié
zhuì
děng
yīng
dié
měng
chéng
tuán
jīng
shī
xiàng
xīn
qíng
hòu
mài
fēng
liú
gèng
duān

译文

枝头花蕾如点点血渍干涸,粉红的花瓣好似带着春寒的少女脸颊。杏花难以经受住烟雨的轻轻欺凌,只能在亭台之中被人怜惜观赏。它依傍着柳树、临近桃枝,花朵倾斜似要坠落,盼望着黄莺、期待着蝴蝶,簇拥成团。京城街巷雨后初晴,售卖杏花更添一份风流韵味。

逐句剖析

"蓓蕾枝梢血点干":枝头花蕾如点点血渍干涸,

# 血:原作向,据宋本、正统本改。

"粉红腮颊露春寒":粉红的花瓣好似带着春寒的少女脸颊。

"不禁烟雨轻欺著":杏花难以经受住烟雨的轻轻欺凌,

"只好亭台爱惜看":只能在亭台之中被人怜惜观赏。

"隈柳帝桃斜欲坠":它依傍着柳树、临近桃枝,花朵倾斜似要坠落,

"等莺期蝶猛成团":盼望着黄莺、期待着蝴蝶,簇拥成团。

"京师巷陌新晴后":京城街巷雨后初晴,

# 晴:原作时,据宋本、正统本改。

"卖得风流更一端":售卖杏花更添一份风流韵味。

# 端:宋本、万历本作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杏花》是北宋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杏花展开细致描绘。首联将杏花花蕾比作血点干涸,花瓣如带春寒的少女脸颊,生动写出杏花的形态与气质。颔联写杏花难以承受烟雨欺凌,只能在亭台被人爱惜观赏,体现出其娇弱。颈联描绘杏花依傍柳桃,簇拥成团,盼望莺蝶,展现出其生机与灵动。尾联点明在京城新晴后的巷陌售卖杏花,增添了风流韵味。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通过对杏花的咏叹,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与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蓓蕾枝梢血点乾,粉红腮颊露春寒”,诗人聚焦杏花的蓓蕾与花朵。“蓓蕾枝梢血点乾”,细致描绘了杏花蓓蕾在枝梢的形态,犹如干涸的血点,形象地写出蓓蕾的颜色与形状。“粉红腮颊露春寒”则将盛开的杏花比作少女粉红的腮颊,生动展现杏花的娇艳,同时点明其在春寒中绽放,既突出了杏花的美丽,又暗示了其生长环境,为后文对杏花境遇的描写做铺垫。颔联:“不禁烟雨轻欺著,只好亭台爱惜看”,此联由杏花的形态描写转入对其境遇的描述。“不禁烟雨轻欺著”,生动地表现出杏花在烟雨中的娇弱,仿佛一个柔弱的女子难以承受烟雨的欺凌,让人顿生怜惜之情。“只好亭台爱惜看”则表明杏花适宜在亭台边被人精心观赏,进一步强调了杏花的娇贵,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杏花的喜爱与呵护之情。颈联:“隈柳旁桃斜欲坠,等莺期蝶猛成团”,描绘杏花与周围景物的关系。“隈柳旁桃斜欲坠”,写出杏花与柳、桃相依,斜斜欲坠的姿态,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同时也描绘出春天多种花卉相互映衬的繁茂景象。“等莺期蝶猛成团”,通过描写莺蝶围绕杏花的场景,从侧面烘托出杏花的美丽与吸引力,仿佛杏花在等待莺蝶的到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尾联:“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端”,诗人将视角从自然中的杏花转向市井生活。新晴后的京师巷陌,有售卖杏花的场景,“卖得风流更一端”表明杏花在此时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流韵味,不仅展现了杏花在生活中的角色,也为诗歌增添了生活气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人们对杏花的喜爱,使诗歌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逋《菱塘》

下一篇:宋·林逋《寄上金陵马右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