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西
wǎn
guī
zhōu
zhōng
shū
shì

朝代:宋作者:林逋浏览量:1
shuǐ
hén
qiū
luò
xiè
áo
féi
xián
guò
huáng
gōng
jiǔ
shè
guī
jué
chuán
xíng
chén
cǎo
àn
quǎn
wén
rén
chū
chái
fēi
cāng
shān
bàn
dài
hán
yún
zhòng
dān
shū
fēn
zhào
wēi
què
qīng
xiè
tài
dāng
shí
wèi
jiě
suō

译文

秋水落下,水痕消退,蟹螯长得肥壮,我悠闲地路过黄公酒舍后归来。鱼儿察觉船行,沉入岸边草丛,狗儿听到人语,跑出柴门张望。苍山上半部分被浓重的寒云笼罩,经霜的红叶在夕阳余晖中疏落。不禁回忆起清溪的谢太傅,那时还不懂得珍惜蓑衣(闲适的隐逸生活)。

逐句剖析

"水痕秋落蟹螯肥":秋水落下,水痕消退,蟹螯长得肥壮,

"闲过黄公酒舍归":我悠闲地路过黄公酒舍后归来。

"鱼觉船行沉草岸":鱼儿察觉船行,沉入岸边草丛,

"犬闻人语出柴扉":狗儿听到人语,跑出柴门张望。

"苍山半带寒云重":苍山上半部分被浓重的寒云笼罩,

"丹叶疏分夕照微":经霜的红叶在夕阳余晖中疏落。

"却忆清溪谢太傅":不禁回忆起清溪的谢太傅,

# 溪:一作豀。

"当时未解惜蓑衣":那时还不懂得珍惜蓑衣(闲适的隐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是北宋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描绘秋日湖西晚归途中所见之景,既有肥美的蟹螯、船行惊鱼、犬闻人语等生活场景,又有苍山寒云、丹叶夕照的自然景色。诗人还借忆谢太傅,流露出隐逸情怀。首联写归途中经过酒舍,颔联细腻描绘鱼、犬反应,颈联绘景渲染氛围,尾联以典寄情。全诗自然清新,展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与对自然生活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犬闻人语出柴扉”,此句巧用以动衬静手法。狗听到人的说话声从柴扉中跑出来,“人语”和“犬出”是动态场景。在静谧的乡村傍晚,人的声音能清晰传入狗耳,引得狗有所反应,正是因为环境安静。这种细微的动态,强烈衬托出乡村傍晚周遭环境的静谧清幽,以灵动之笔,勾勒出安宁的氛围。用典:“却忆清溪谢太傅,当时未解惜蓑衣”一句,巧用谢太傅(谢安)的典故。谢安是东晋著名政治家,淝水之战指挥若定,建立奇功,隐居会稽东山时,常游赏山水。作者在此以谢安自比,回忆谢安当年未懂得珍惜蓑衣、享受山水之趣,借此表达自己对闲适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生活状态的追求,同时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对比:“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苍山”以青黑色调描绘山峦的厚重,搭配“寒云”的冷灰色,构成冷色调主画面;“丹叶”以浓烈的红色点缀,与“夕照”的暖金色微光相呼应。青苍与丹红、寒云与夕照,冷暖色彩相互碰撞:苍山的沉郁厚重与丹叶的疏朗明艳形成视觉反差,寒云的阴冷厚重与夕照的微弱暖意形成温度对比,让秋日景象在萧瑟中透出一丝绚烂,宛如一幅水墨与重彩交融的画卷。

2. 分段赏析

首联,点明时节与归程,“水痕秋落蟹螯肥”写秋日湖水落下,蟹螯肥美,展现出秋日富足之景;“闲过黄公酒舍归”则叙述自己悠闲地路过酒舍后踏上归程,“闲”字体现诗人自在的心境。颔联“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通过细腻观察,以白描手法写鱼因船行沉入草岸,犬听到人声从柴门跑出,生动展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生机,动静结合,画面鲜活。颈联“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苍山”“寒云”“丹叶”“夕照”等意象组合,勾勒出一幅秋意浓重、略带萧瑟的山水画面,“重”“微”二字精准炼字,营造出悠远的意境。尾联“却忆清溪谢太傅,当时未解惜蓑衣”,诗人忆起谢太傅,感慨从前不懂珍惜蓑衣(隐逸生活),如今有所感悟,借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对当下闲适隐逸生活的珍惜与自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逋《寄清晓阇梨》

下一篇:宋·林逋《送文光师游天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