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ìng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林逋浏览量:1
sàn
zhì
huī
háo
zǒng
xiān
bìng
huái
怀
chóu
zuò
xiāng
jiān
tái
hén
zuò
shēng
qiū
shù
yǐng
duān
shàng
lián
děng
xián
gān
mén
píng
yán
yán
wéi
yīng
shù
qīng
liáng
mèng
shí
yán
gōng
xīng
wèi
yàn

译文

打开书卷、提笔写作,始终提不起兴致,病痛的心境与愁闷的思绪,静坐时一并袭来。青苔的痕迹仿佛故意在秋日的墙壁上蔓延生长,树的影子没来由地爬上了老旧的窗帘。对于隐居的山谷溪流,我轻易地就甘愿过着这样汩汩流淌般平淡的生活,过往向来避开那像烈火般炽热喧嚣的官场。只希望能有片刻清凉的梦境,像颜肱那样安于隐逸的乐趣,从不感到厌倦。

逐句剖析

"散帙挥毫总不忺":打开书卷、提笔写作,始终提不起兴致,

"病怀愁绪坐相兼":病痛的心境与愁闷的思绪,静坐时一并袭来。

"苔痕作意生秋壁":青苔的痕迹仿佛故意在秋日的墙壁上蔓延生长,

"树影无端上古帘":树的影子没来由地爬上了老旧的窗帘。

"一壑等闲甘汩汩":对于隐居的山谷溪流,我轻易地就甘愿过着这样汩汩流淌般平淡的生活,

# 汩汩:原作泪泪,据正统本、万历本改。

"五门平昔避炎炎":过往向来避开那像烈火般炽热喧嚣的官场。

"惟应数刻清凉梦":只希望能有片刻清凉的梦境,

"时曲颜肱兴未厌":像颜肱那样安于隐逸的乐趣,从不感到厌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兴四首(其二)》是北宋林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写景抒情之作,描绘了诗人病中愁绪及对清凉闲适的向往。首联直抒胸臆,写无心读书写作,病与愁交织;颔联借苔痕、树影等景物,以“作意”“无端”赋予自然景象情感,烘托愁情;颈联通过“一壑”与“五门”的对比,表达对隐居闲适的甘受和对官场喧嚣的回避;尾联以对清凉梦的满足作结,暗含超脱之意。全诗语言清丽,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体现了诗人恬淡避世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散帙挥毫总不忺,病怀愁绪坐相兼”,直抒胸臆。“散帙挥毫”指打开书卷、提笔写作,“不忺”是不愿、无兴致的意思,直接点出诗人无心读书作文的状态;“病怀愁绪”则直白道出病痛与愁思交织的处境,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颔联“苔痕作意生秋壁,树影无端上古帘”,借景抒情。“苔痕”“树影”是秋日庭院中的常见景物,诗人却用“作意”“无端”赋予它们人的情态,仿佛苔痕故意在秋墙上蔓延,树影没来由地爬上旧帘,将无形的愁绪寄托于有形的景物,让萧瑟秋意中更添几分凄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烦乱。颈联“一壑等闲甘汩汩,五门平昔避炎炎”,运用对比手法。“一壑”代指隐居的山林溪谷,“汩汩”形容水流声,象征闲适自在的生活,诗人“甘”于这种平淡;“五门”代指官场,“炎炎”既指炎热,也暗喻官场的喧嚣纷扰,“避”字则显露出诗人对官场的疏离。一“甘”一“避”,鲜明地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官场的厌弃。尾联“惟应数刻清凉梦,时曲颜肱兴未厌”,以梦作结。“颜肱”是古代安于陋巷、乐在隐居的贤者,诗人借典故表达,唯有梦中片刻的清凉闲适,能让他像颜肱一样乐在其中,不愿醒来。这既呼应了前文的愁绪,又进一步强化了对恬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逋《鸣皋》

下一篇:宋·林逋《杂兴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