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yuán
xiǎo
méi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林逋浏览量:1
jiǎn
xiāo
líng
suì
diǎn
gān
xiàng
bèi
chóu
huà
nán
cóng
gān
chūn
zhì
wǎn
shuāng
shēn
yīng
qiè
lái
hán
chéng
xiān
zhǐ
gòng
lín
sēng
lěng
luò
yóu
xián
kàn
zhuó
jiāng
nán
jiù
xíng
jiǔ
xié
duò
yín
ān

译文

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逐句剖析

"剪绡零碎点酥干":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

# 干:枝干。一作“乾”。,酥:酥酪一般的。,碎:《淳祐志》卷八、《咸淳志》卷二三作落。,绡:生丝绸。

"向背稀稠画亦难":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 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

"日薄从甘春至晚":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

# 甘:甘心。,从:任从。,日薄:日落。

"霜深应怯夜来寒":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

# 澄鲜:清新。

"冷落犹嫌俗客看":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

"酒旗斜拂堕吟鞍":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 吟鞍:指吟诗者所骑的马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园小梅二首(其二)》是北宋著名隐士诗人林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开篇“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以比喻形容梅花如剪碎涂酥的丝织品,正反面浓淡有致,自然之美难以描绘。“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赋予梅花情感,说它享受春日温暖,却似惧怕霜夜寒冷,尽显诗人对梅的怜惜。“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将“邻僧”与“俗客”对举,突出梅孤高绝俗,唯有高洁之人能懂其美。最后“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回忆江南梅花飘落酒旗、轻触马鞍之景,饶有情趣。全诗通过对梅花姿态、神韵的刻画,借梅自喻,展现诗人淡泊名利、高雅脱俗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作品是作者隐逸生活的写照。林逋早年曾漫游江淮,饱览山川风物,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孤山,在此期间,梅树鹤影相伴,成为他灵感的源泉。他将对梅花的喜爱与感悟融入笔端,创作了诸多咏梅佳作,这一首是其代表作之一,以精妙的意象、清雅的意境,生动展现出梅花的高洁神韵,成为咏梅诗中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梅花的七言律诗,描绘了梅花的形色之美和迎霜之态,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性的赞美,及诗人淡泊自守、不与世俗同流的情怀,兼含对江南旧景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剪绡零碎点酥乾”运用比喻,将梅花比作剪裁细碎的素绢和涂抹酥油的干点,生动展现花瓣轻薄、莹润素洁的形态,凸显其自然天成之美;“澄鲜只共邻僧惜”则以“澄鲜”隐喻梅花纯净孤高的品格,将梅花喻为高洁隐逸者,只有“邻僧”般的雅士能欣赏,“俗客”难窥其美,借喻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志趣。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首联将梅花天然之美与绘画难以摹写对照,突出其超凡脱俗;颔联以“日薄”时的安然与“霜深”时的怯寒对比,展现梅花不同境遇下的状态。颈联“邻僧”与“俗客”对梅花态度的反差,借他人凸显梅的孤高,也表达诗人高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的志趣。

3. 分段赏析

首联“剪绡零碎点酥干”以双重比喻勾勒梅花形态:花瓣如剪裁细碎的素绢(“绡”),又似涂抹了酥油的干点,既见其轻薄通透,又显其莹润素洁。“向背稀稠”则从光影角度切入,花瓣向阳面明亮、背阴面幽深,浓淡疏密间自有天然韵致,即便丹青妙手也难以摹画。此联以视觉通感(将视觉转化为触觉与味觉)凸显梅花的自然天成之美,暗喻真正的高洁无需人工雕琢,为全诗奠定“清绝”基调。颔联“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诗人以拟人笔法赋予梅花生命情感:春日里,它甘愿沐浴微薄的阳光,从晨至晚享受温暖;霜重之夜,却似心怀怯意,难抵夜寒。“从甘”与“应怯”形成情感对比——前者见其安于淡泊,后者显其柔弱可悯,看似矛盾却共同塑造出梅花既坚韧又孤清的双重品格。这两句表面写梅,实则暗喻诗人自身:隐逸生活虽有宁静之乐,却也需直面世俗冷落,字里行间藏着对孤高处境的自嘲与自怜。颈联“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澄鲜”二字凝练梅花的精神特质:清澈、鲜洁,恰似超脱尘世的灵物。诗人以对比手法凸显其品格:唯有“邻僧”(象征淡泊高洁之人)能欣赏它的清美,而“俗客”(隐喻追名逐利之徒)只会让它因被亵渎而嫌恶。“只共”与“犹嫌”形成鲜明取舍,将梅花的孤高狷介推向极致。此处已非单纯咏物,而是借梅言志——诗人以梅自况,表明自己宁与幽僧为邻,不屑与俗流为伍的人生态度,暗含对世风日下的无声批判。尾联“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笔锋突然转向回忆:江南旧途中,酒旗在风中斜摆,梅花飘落,轻拂诗人的马鞍。此句以动态画面打破前文的清冷氛围:“斜拂”“堕”两个动词灵动鲜活,既写梅花飘落的柔美,又勾连出诗人骑马缓行、吟赏风景的悠然姿态。表面是忆江南之景,实则蕴含对隐逸生活的眷恋——酒旗象征人间烟火,梅花代表精神高洁,二者在“堕吟鞍”的刹那融合,暗示诗人虽避世隐居,却未完全超脱尘世情怀,于孤高中保留着对生活诗意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逋《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匠》

下一篇:宋·林逋《乘公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