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绡零碎点酥干":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
# 干:枝干。一作“乾”。,酥:酥酪一般的。,碎:《淳祐志》卷八、《咸淳志》卷二三作落。,绡:生丝绸。
"向背稀稠画亦难":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 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
"日薄从甘春至晚":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
# 甘:甘心。,从:任从。,日薄:日落。
"霜深应怯夜来寒":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
# 澄鲜:清新。
"冷落犹嫌俗客看":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
"酒旗斜拂堕吟鞍":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 吟鞍:指吟诗者所骑的马鞍。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梅花的七言律诗,描绘了梅花的形色之美和迎霜之态,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性的赞美,及诗人淡泊自守、不与世俗同流的情怀,兼含对江南旧景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剪绡零碎点酥乾”运用比喻,将梅花比作剪裁细碎的素绢和涂抹酥油的干点,生动展现花瓣轻薄、莹润素洁的形态,凸显其自然天成之美;“澄鲜只共邻僧惜”则以“澄鲜”隐喻梅花纯净孤高的品格,将梅花喻为高洁隐逸者,只有“邻僧”般的雅士能欣赏,“俗客”难窥其美,借喻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志趣。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首联将梅花天然之美与绘画难以摹写对照,突出其超凡脱俗;颔联以“日薄”时的安然与“霜深”时的怯寒对比,展现梅花不同境遇下的状态。颈联“邻僧”与“俗客”对梅花态度的反差,借他人凸显梅的孤高,也表达诗人高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的志趣。
3. 分段赏析
首联“剪绡零碎点酥干”以双重比喻勾勒梅花形态:花瓣如剪裁细碎的素绢(“绡”),又似涂抹了酥油的干点,既见其轻薄通透,又显其莹润素洁。“向背稀稠”则从光影角度切入,花瓣向阳面明亮、背阴面幽深,浓淡疏密间自有天然韵致,即便丹青妙手也难以摹画。此联以视觉通感(将视觉转化为触觉与味觉)凸显梅花的自然天成之美,暗喻真正的高洁无需人工雕琢,为全诗奠定“清绝”基调。颔联“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诗人以拟人笔法赋予梅花生命情感:春日里,它甘愿沐浴微薄的阳光,从晨至晚享受温暖;霜重之夜,却似心怀怯意,难抵夜寒。“从甘”与“应怯”形成情感对比——前者见其安于淡泊,后者显其柔弱可悯,看似矛盾却共同塑造出梅花既坚韧又孤清的双重品格。这两句表面写梅,实则暗喻诗人自身:隐逸生活虽有宁静之乐,却也需直面世俗冷落,字里行间藏着对孤高处境的自嘲与自怜。颈联“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澄鲜”二字凝练梅花的精神特质:清澈、鲜洁,恰似超脱尘世的灵物。诗人以对比手法凸显其品格:唯有“邻僧”(象征淡泊高洁之人)能欣赏它的清美,而“俗客”(隐喻追名逐利之徒)只会让它因被亵渎而嫌恶。“只共”与“犹嫌”形成鲜明取舍,将梅花的孤高狷介推向极致。此处已非单纯咏物,而是借梅言志——诗人以梅自况,表明自己宁与幽僧为邻,不屑与俗流为伍的人生态度,暗含对世风日下的无声批判。尾联“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笔锋突然转向回忆:江南旧途中,酒旗在风中斜摆,梅花飘落,轻拂诗人的马鞍。此句以动态画面打破前文的清冷氛围:“斜拂”“堕”两个动词灵动鲜活,既写梅花飘落的柔美,又勾连出诗人骑马缓行、吟赏风景的悠然姿态。表面是忆江南之景,实则蕴含对隐逸生活的眷恋——酒旗象征人间烟火,梅花代表精神高洁,二者在“堕吟鞍”的刹那融合,暗示诗人虽避世隐居,却未完全超脱尘世情怀,于孤高中保留着对生活诗意的珍视。
上一篇:宋·林逋《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匠》
下一篇:宋·林逋《乘公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