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于诗雅转沉迷":我日渐沉迷于高雅的诗歌创作,
"尤爱凭阑此构题":尤其喜爱倚靠栏杆,在这水轩中构思诗句。
# 构:原作觅,据《咸淳志》卷九六、万历本改。
"飘荡杨花春意晚":飘荡的杨花预示着春天即将过去,
# 飘荡:宋本作纷泊。
"黄鹂飞过水东西":黄鹂鸟飞过水面,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水轩的活动与所见春景,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飘荡杨花春意晚,黄鹂飞过水东西”这一句。运用了意象组合的手法,“飘荡杨花”与“黄鹂飞过水东西”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杨花飘荡暗示着春意将尽,营造出一种暮春的伤感氛围;黄鹂在水面上东西飞过,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组合,勾勒出一幅暮春湖畔的景致,抒发了对暮春时节的感慨,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又略带惆怅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日于诗雅转沉迷,尤爱凭阑此构题”,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沉迷之情,“日于诗雅转沉迷”表明诗人日渐沉浸在高雅的诗歌创作中,“尤爱凭阑此构题”则强调了诗人对以水轩为题进行创作的特别喜爱,突出了水轩在诗人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为全诗热爱创作和欣赏水轩做铺垫。“飘荡杨花春意晚,黄鹂飞过水东西”,描绘了水轩周边的春景,飘荡的杨花暗示着春天已到晚期,营造出一种惜春的氛围;黄鹂鸟飞过水面,东西穿梭,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机。诗人通过对杨花和黄鹂鸟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相融合,既展现出春天的美好,又流露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感慨,使诗歌在闲适、淡雅的氛围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情感。
上一篇:宋·王禹偁《月波楼咏怀》
下一篇:宋·林逋《赠张绘秘教九题·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