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én
miào

朝代:宋作者:苏洵浏览量:1
yáng
xiān
yún
wéi
gāo
qíng
yǎo
miǎo
shì
shū
wēi
yǒu
jiǔ
ān
xiàn
yuàn
cǎi
shān
xià
shuāng
zhōng
shū
xiān
tán
dòng
qīng
zhōng
yǒu
qióng
lóu
bái
chú
jiāng
shàng
hào
dàng
shuí
lái
guò
wén
dào
qín
gāo
jià

译文

巫阳仙子以云彩作为衣裳的下摆,她情志高远,行踪缥缈,与世俗疏远。我只有这点微薄的酒,哪里足以用来献祭,只愿去采来山下经霜的蔬菜。仙坛古洞是何等清幽虚空,里面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和台阶。江上一片浩渺,有谁曾来过,只听说琴高曾骑着鲤鱼。

逐句剖析

"巫阳仙子云为裾":巫阳仙子以云彩作为衣裳的下摆,

"高情杳眇与世疏":她情志高远,行踪缥缈,与世俗疏远。

# 眇:一作步。

"微有薄酒安足献":我只有这点微薄的酒,哪里足以用来献祭,

"愿采山下霜中蔬":只愿去采来山下经霜的蔬菜。

"仙坛古洞何清虚":仙坛古洞是何等清幽虚空,

"中有琼楼白玉除":里面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和台阶。

"江上浩荡谁来过":江上一片浩渺,有谁曾来过,

"闻道琴高驾鲤鱼":只听说琴高曾骑着鲤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神女庙》是宋代苏洵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围绕巫阳仙子展开,描绘了神女超凡脱俗的形象与神秘清幽的仙境。诗中苏洵以想象之笔,勾勒出神女身着云衣、远离尘世的高情逸态,表达了自己虽仅备薄酒,却愿采霜中蔬菜以献祭的虔诚。同时,对仙坛古洞的清虚、琼楼玉阶的华美进行描写,渲染出仙境的空灵与瑰丽。前四句侧重于写对神女的敬奉与神女形象,后四句描绘仙境并引入传说。这首诗以不同的视角、奇幻的想象展现了神话传说中的世界,体现出其诗歌创作在题材与手法上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1066),北宋文学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发愤为学,宝元间应进士不第,归而穷六经百家之说,致力于古文写作。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其文风雄奇高古,散文以气势胜,观点明确,论据有力,析理深透,语言犀利,结构严谨,妙喻连篇。诗作不多但诸体皆备,尤以五、七言古诗见长,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代表作品有《几策》《六国论》《赠陈景回》等。著有《嘉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巫阳仙子云为裾,高情杳眇与世疏。微有薄酒安足献,愿采山下霜中蔬”,开篇“巫阳仙子云为裾,高情杳眇与世疏”描绘出巫阳仙子的形象,她以云为衣裾,行踪高远,神情洒脱,与世俗相隔。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凸显神女的超凡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给人一种神秘而高不可攀的感觉。“微有薄酒安足献,愿采山下霜中蔬”则转而写自己对神女的敬奉之心。诗人觉得仅有的薄酒不足以表达敬意,希望能采来山下经霜的蔬菜来献祭,体现出诗人对神女的虔诚,同时也以这种质朴的表达,反衬出神女的圣洁与高雅。后四句“仙坛古洞何清虚,中有琼楼白玉除,江上浩荡谁来过,闻道琴高驾鲤鱼”,“仙坛古洞何清虚,中有琼楼白玉除”描写神女庙所在的仙坛古洞,营造出一种清幽、空灵的氛围。“清虚”二字点明此处的超凡脱俗,而“琼楼”“白玉除”则展现出洞内建筑的华丽、精致,进一步渲染出仙境的神秘与瑰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而美妙的世界。“江上浩荡谁来过,闻道琴高驾鲤鱼”引入琴高驾鲤鱼的传说,在浩浩荡荡的江面上,听闻琴高曾骑着鲤鱼经过。这一传说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让整个场景更加奇幻,使神女庙的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引发令人无尽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程颢《高观谷》

下一篇:宋·苏洵《仙都山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