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集兰亭旧":盛大的集会如同昔日兰亭雅集,
"风流洛社今":潇洒的风度恰似当今洛社贤人。
"坐中无俗客":座中没有庸俗的客人,
"水曲有清音":弯曲的水流传来清雅的声音。
"香篆来还去":香篆的香烟袅袅升腾又飘散,
"花枝泛复沉":花枝在水面上漂浮又沉没。
"未须愁日暮":不必忧愁黄昏来临,
"天际是轻阴":天边只是淡淡的阴云。
北宋理学家
程颢(1032~1085),北宋理学家。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后世称大程夫子,与其弟程颐并称“二程”,洛阳(今属河南)人。嘉祐进士,神宗时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嘉定十三年,赐谥纯公。程颢因与弟程颐长期居洛讲学,故二程学问又被称为“洛学”。他以“天理”为最高哲学范畴,宇宙万物之本源,尝称“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又倡言“学者须先识仁”,仁是人之本性、天地万物的根本法则,故“穷理尽性”即体认仁性。他提出“心是理,理是心”之命题,强调“主敬”。在文学上,他倡重道轻文之论,认为“有德者必有言”。代表作品有《定性书》《识仁篇》。
1. 分段赏析
首联:“盛集兰亭旧,风流洛社今”,作者开篇便运用典故,将此次陈公廙园的修禊盛集与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雅集、洛社相联系。以“旧”和“今”相对,表明虽然时代不同,但此次集会同样有着兰亭雅集的盛大和洛社的风流韵味,为全诗定下了高雅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此次活动的不凡,体现出作者对此次集会的高度评价。颔联:“坐中无俗客,水曲有清音”,此联从人的不俗和声音的清幽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集会的高雅氛围。“坐中无俗客”直接点明参与集会的都是高雅之士,暗示此次集会的格调之高。“水曲有清音”则从听觉角度,描绘出曲折的水边传来清脆悦耳的声音,也许是水流声、鸟鸣声,亦或是人们的吟诗声,这“清音”与坐中的雅士相互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集会的高雅情趣。颈联:“香篆来还去,花枝泛复沉”,此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场景。“香篆来还去”,描绘出焚香时烟缕袅袅,飘来飘去的动态画面,给人一种静谧、祥和之感。“花枝泛复沉”,则刻画了花枝在水中随波漂浮、沉浮的情景,充满自然的生趣。这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进一步营造出清幽闲适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身心的放松与愉悦,体现出作者对这种环境的喜爱和享受。尾联:“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作者在尾联表达出一种乐观、闲适的心态。面对时光的流逝,天色渐晚,作者却劝慰众人不必为此发愁,因为天边只是轻阴,并非是日暮的象征。这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此次雅集的留恋,希望能够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也传达出一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积极向上,给人以余味悠长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