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ǒu
chéng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程颢浏览量:1
liáo
liáo
tiān
gāo
qiū
gèng
líng
bǎi
chǐ
lóu
shì
shàng
míng
qún
miè
měng
lái
xīng
fèi
ōu
tuì
退
lòu
xiàng
yán
huí
jiàn
cháng
ān
bái
chóu
liǎng
shì
dào
tóu
yǒu
xīn
chù
chù
yōu
yóu

译文

天气空旷清朗,已到深秋时节,我更独自倚靠在高耸入云的百尺高楼之上。世上的功名利禄如同成群的蠛蠓,自古以来的兴衰就像那水上的泡沫。像颜回那样退居陋巷,安贫乐道,仍能自得其乐,也像李白当年在长安求仕无果、满心愁绪,最终看透世事。名利的虚幻和历史的兴衰这两件事,最终都会有所领悟,我的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在悠然、从容自适。

逐句剖析

"寥寥天气已高秋":天气空旷清朗,已到深秋时节,

"更倚凌虚百尺楼":我更独自倚靠在高耸入云的百尺高楼之上。

"世上利名群蠛蠓":世上的功名利禄如同成群的蠛蠓,

"古来兴废几浮沤":自古以来的兴衰就像那水上的泡沫。

"退居陋巷颜回乐":像颜回那样退居陋巷,安贫乐道,仍能自得其乐,

"不见长安李白愁":也像李白当年在长安求仕无果、满心愁绪,最终看透世事。

"两事到头须有得":名利的虚幻和历史的兴衰这两件事,最终都会有所领悟,

"我心处处自优游":我的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在悠然、从容自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日偶成二首(其一)》是宋代理学家程颢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人登上高楼,面对寥廓秋景,心生感慨。首联点明时间是高秋,诗人登上百尺高楼。颔联将世利比作蠛蠓,古兴衰比作浮沤,感慨其虚幻无常。颈联以颜回、李白作比,体现不同人生态度。尾联表明两事皆应有得,自己内心悠然自得。全诗情感平和,意境开阔,展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理学家

程颢(1032~1085),北宋理学家。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后世称大程夫子,与其弟程颐并称“二程”,洛阳(今属河南)人。嘉祐进士,神宗时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嘉定十三年,赐谥纯公。程颢因与弟程颐长期居洛讲学,故二程学问又被称为“洛学”。他以“天理”为最高哲学范畴,宇宙万物之本源,尝称“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又倡言“学者须先识仁”,仁是人之本性、天地万物的根本法则,故“穷理尽性”即体认仁性。他提出“心是理,理是心”之命题,强调“主敬”。在文学上,他倡重道轻文之论,认为“有德者必有言”。代表作品有《定性书》《识仁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寥寥天气”“凌虚百尺楼”勾勒秋日空明辽阔之境,“寥寥”既绘秋高气爽的自然特征,亦暗合诗人澄明超脱的心境,白描手法中见意境之开阔;颔联以“蠛蠓”“浮沤”为喻,将世俗利名的微小虚妄、历史兴废的短暂易逝具象化,比喻与对比结合,形成对功利世界的理性审视;颈联巧用颜回、李白典故,以“陋巷乐”与“长安愁”的对照,含蓄彰显安贫乐道与追逐功名的价值分野,用典深婉而褒贬自见;尾联“我心处处自优游”收束全诗,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将前文中的哲思升华为对内心自足境界的终极追求。全诗融写景、议论、用典、抒情于一体,语言平淡而理趣内蕴,意象寻常而寄寓深远,在对自然与历史的观照中完成对精神自由的书写,既体现宋诗“以理入诗”的特质,又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达成了哲理与诗情的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程颢《九日访张子直承出看花戏书学舍五首 其三》

下一篇:宋·程颢《草堂 下山偶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