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炎埃宿雨晴":夜雨洗净了夏日的燥热尘埃,天气放晴,
"井梧一叶报秋声":井边梧桐飘落第一片叶子,仿佛在报告秋天的到来。
"气从缇室葭莩起":秋气从测日影的缇室随葭灰萌动,
"风向白蘋洲渚生":凉风从长满白𬞟的沙洲水岸渐渐生成。
北宋理学家
程颢(1032~1085),北宋理学家。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后世称大程夫子,与其弟程颐并称“二程”,洛阳(今属河南)人。嘉祐进士,神宗时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嘉定十三年,赐谥纯公。程颢因与弟程颐长期居洛讲学,故二程学问又被称为“洛学”。他以“天理”为最高哲学范畴,宇宙万物之本源,尝称“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又倡言“学者须先识仁”,仁是人之本性、天地万物的根本法则,故“穷理尽性”即体认仁性。他提出“心是理,理是心”之命题,强调“主敬”。在文学上,他倡重道轻文之论,认为“有德者必有言”。代表作品有《定性书》《识仁篇》。
1. 分段赏析
“洗涤炎埃宿雨晴”:“洗涤”一词以动态笔触,精准勾勒出秋雨如天然清洁剂般,将夏日积攒的燥热与尘埃尽数冲刷的畅快之感,暗含诗人对清爽环境的由衷喜爱。“宿雨”点明雨持续整夜,“晴”字则笔锋一转,展现出雨后天空豁然明朗的画面。“井梧一叶报秋声”:“井梧”指井边梧桐树,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秋意象。“一叶”以小见大,化用“一叶知秋”典故,生动传递出秋天来临的微妙信号。“报”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梧桐叶以灵性,仿佛它在主动向世人宣告秋的到来,充满诗意与生机。“气从缇室葭莩起”:“缇室”是古代观测节气的密室,“葭莩”指芦苇内膜烧成的灰。古人通过观察葭灰在律管中的飘动来判断节气变换,诗人引用此典故,既展现了古代智慧,又以“起”字灵动地描绘出秋气在缇室中悄然生发、蔓延的过程,为秋的降临增添了神秘的仪式感。“风向白𬞟洲渚生”:“白𬞟洲渚”描绘出洲渚上白色𬞟草丛生的优美画面,“白”字凸显𬞟草的洁净素雅。“生”字赋予秋风生命,让无形之风变得具象可感,仿佛能看见秋风从洲渚间缓缓生成,轻轻拂动白𬞟,营造出悠远、静谧的秋之韵味,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