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朝代:宋作者:程颢浏览量:1
bǎi
pén
liú
zhào
yǎn
míng
tóng
yīn
chū
shǔ
yóu
qīng
shēn
shēn
chóng
xiāng
gāo
táng
wén
yàn
shēng

译文

叶子繁茂的石榴盆栽光彩夺目,梧桐树的树荫开始变得浓密但暑气依旧清爽。层层帷幕中飘来缕缕香气,寂静的高堂里传来燕子的叫声。

逐句剖析

"百叶盆榴照眼明":叶子繁茂的石榴盆栽光彩夺目,

"桐阴初密暑犹青":梧桐树的树荫开始变得浓密但暑气依旧清爽。

"深深重幕度香缕":层层帷幕中飘来缕缕香气,

"寂寂高堂闻燕声":寂静的高堂里传来燕子的叫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是北宋理学家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首句展现石榴花的鲜艳夺目,次句点明初夏时节特征;第三句描写室内的静谧氛围,末句借燕声反衬环境的宁静清幽,多角度勾勒出夏日的闲适景象。此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色与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理学家

程颢(1032~1085),北宋理学家。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后世称大程夫子,与其弟程颐并称“二程”,洛阳(今属河南)人。嘉祐进士,神宗时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嘉定十三年,赐谥纯公。程颢因与弟程颐长期居洛讲学,故二程学问又被称为“洛学”。他以“天理”为最高哲学范畴,宇宙万物之本源,尝称“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又倡言“学者须先识仁”,仁是人之本性、天地万物的根本法则,故“穷理尽性”即体认仁性。他提出“心是理,理是心”之命题,强调“主敬”。在文学上,他倡重道轻文之论,认为“有德者必有言”。代表作品有《定性书》《识仁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百叶盆榴照眼明”,诗人以“百叶盆榴”这一独特的景物开篇,榴花盛开,色彩鲜艳,照眼明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照眼明”三字,既写出了榴花的美丽,又透露出诗人对初夏时节的喜爱之情。次句:“桐阴初密暑犹清”,诗人转而描写梧桐树的阴影。初夏时节,梧桐树叶逐渐茂密,形成了浓密的树荫。“初密”二字,准确地描绘出了树叶由稀疏到茂密的变化过程。“暑犹清”则进一步点明了时节的特点,虽然已入初夏,但暑气尚未浓烈,天气依然清爽宜人。第三句:“深深重幕度香缕”,诗人将视线转向室内,深深的帷幕中飘过阵阵香气。“深深”二字,既写出了帷幕的厚重,也暗示了室内的幽深静谧。“香缕”则给人一种若有若无、飘渺不定的感觉,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雅致。末句:“寂寂高堂闻燕声”,以动衬静,通过燕子的叫声来反衬出高堂的寂静。“寂寂”二字,强调了环境的安静与空旷。“闻燕声”则巧妙地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寂静而充满生机的高堂之中,听到了燕子欢快的叫声,感受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程颢《秋日偶成》

下一篇:宋·程颢《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