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g
dàn
xuě
guò
xiù
zhōu
chéng
wài
wén
shén

朝代:宋作者:李之仪浏览量:1
suì
chú
xuě
cùn
biàn
便
jué
xīn
nián
duō
guān
yuán
nián
fān
shèng
shì
xìn
shēng
màn
lǒng
lián
cūn
shì
gèng
yuàn
xuě
shēn
chǐ
shōu
liǎo
nián
sān
chǐ
shuǐ

译文

除夕夜里下了大约一寸厚的雪,就感觉新年的喜气增添了许多。大观元年的第一天,这样一番美好的事情确实值得歌颂。歌声不停,鼓声响起,声音传遍田垄和村落,就像热闹的集市一样。更希望雪能再深一尺多,缓解去年的三尺水患。

逐句剖析

"岁除夜雪一寸许":除夕夜里下了大约一寸厚的雪,

"便觉新年喜气多":就感觉新年的喜气增添了许多。

"大观元年第一日":大观元年的第一天,

"一番胜事信可歌":这样一番美好的事情确实值得歌颂。

"歌不已":歌声不停,

"鼓声起":鼓声响起,

"漫垄连村如市里":声音传遍田垄和村落,就像热闹的集市一样。

"更愿雪深一尺余":更希望雪能再深一尺多,

"收了去年三尺水":缓解去年的三尺水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正旦日大雪过秀州城外闻乐神踏歌打鼓》是宋代诗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新年第一天大雪纷飞,诗人在秀州城外听到百姓乐神踏歌打鼓的热闹场景。营造出欢乐且充满希望的氛围,诗中“岁除夜雪一寸许,便觉新年喜气多”描绘岁初雪景,展现百姓辞旧迎新的欢腾。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喜爱,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怀,希望大雪能改善去年水患状况,让百姓生活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崇宁五年冬(1107年),北宋朝廷解除元祐党禁,六十一岁的李之仪恢复玉局观提举虚职,却未赴任,而是选择移居金陵。期间,他沿运河南下吴越,途经秀州时正逢正旦日降雪,目睹民间祭祀乐神的踏歌仪式,结合自身经历与眼前之景,有感而发创作此诗,诗中既有政治平反后的释然,也饱含对流徙人生的深沉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描绘新年景象与表达祝愿的诗。描绘新年首日秀州城外大雪纷飞,诗人闻百姓乐神踏歌打鼓。营造欢乐有希望的氛围,表达诗人对新年喜爱与对百姓关怀,盼雪解去年水患。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歌不已,鼓声起,漫垄连村如市里”为实景描写,生动呈现出正旦日秀州城外百姓乐神踏歌打鼓,村落热闹如集市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与画面感。然而,诗中并未提及“云气婆娑”相关内容,若从整体看,“更愿雪深一尺余,收了去年三尺水”可视为虚写,诗人基于眼前景,生发对雪深消水患、迎丰年的期盼,这种虚实相生,以实的热闹场景为基础,借虚的愿景深化主题,使诗歌既有现实的欢乐氛围,又饱含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借景抒情:“岁除夜雪一寸许,便觉新年喜气多”,以雪兆丰年,展现对新年的期盼与欣喜;大观元年正旦日,雪中听歌鼓喧闹如市,渲染热闹欢快氛围,进一步烘托内心的喜悦;最后“更愿雪深一尺余,收了去年三尺水”,借对更深雪的期盼,抒发盼望消除去年水患的愿望,景中含情。

3. 分段赏析

“岁除夜雪一寸许,便觉新年喜气多。大观元年第一日,一番胜事信可歌。”:诗的开篇,诗人点明在岁除夜(除夕)下了大约一寸厚的雪,这一场雪仿佛带来了新年的喜气,让诗人感受到浓浓的新年氛围。“大观元年第一日”明确时间为新年第一天,“一番胜事信可歌”则表明诗人认为这样的新年景象和接下来的事情值得歌颂,引出下文对秀州城外见闻的描述,奠定了全诗欢快的基调。“歌不已,鼓声起,漫垄连村如市里。”:此句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诗人听到乐神活动中歌声不停,紧接着鼓声也响起来,这欢快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村落和田垄,使得原本宁静的乡村变得像热闹的集市一样。通过对声音和场景的描写,展现出百姓庆祝新年、乐神祈福的欢乐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新年的热闹氛围。“更愿雪深一尺余,收了去年三尺水。”:诗人在前文描绘新年热闹场景的基础上,笔锋一转,表达了内心的期望。他希望这场雪能够再深一尺多,这样就能缓解去年的三尺水患。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怀,体现出诗人心系百姓,盼望百姓能在新的一年里摆脱水患困扰,迎来好收成,过上安稳的生活,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之仪《宿观音寺三绝 其二》

下一篇:宋·李之仪《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二十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