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篷又泛曾行路":我又乘坐着小小的篷船行驶在曾经走过的水路,
"这身世、如何去":这如浮萍般的身世啊,究竟该去向何方?
"去了还来知几度":来来去去,不知道已经有过多少回了。
"多情山色":那多情的山峦景色,
"有情江水":那富有情意的江水,
"笑我归无处":都在嘲笑我竟没有个归宿之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夕阳渐渐西沉,天色昏黄,更催促着暮色的降临。
"练净空吟谢郎句":江面平静如白练,我徒然吟诵着谢朓那样的诗句。
"试祷波神应见许":试着向掌管波涛的神灵祈祷,希望能得到应允。
"帆开风转":但愿船帆扬起,风向转变。
"事谐心遂":一切事情都能顺遂心意。
"直到明年雨":就这样一直顺利地到明年春雨之时。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1. 分段赏析
上阕:“小篷又泛曾行路”,开篇点明词人再次泛舟于曾经走过的道路,引发身世之感。“这身世、如何去”,直接抒发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困惑。“去了还来知几度”,写出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色、江水赋予情感,它们仿佛在嘲笑词人没有归处,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独与凄凉。下阕:“夕阳杳杳还催暮”,描绘出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黯淡的氛围。“练净空吟谢郎句”,借谢朓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试祷波神应见许”,词人向波神祈祷,希望能够得到庇佑。“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这是词人的美好愿望,希望帆船能够顺利起航,风向转变,诸事顺遂,一直到明年都能如此。
上一篇:宋·李之仪《丑奴儿·谢人寄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