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xià

朝代:宋作者:李之仪浏览量:1
jīn
suǒ
lǒng
chuāng
huáng
zēng
liǔ
chán
liàn
yīng
wàng
zhuǎn
jiè
jiù
liáng
piān
hào
zuò
宿
shān
nán
kān
bèi
qiān
guī
yíng
wǎn
zhào
tóu
chuán

译文

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棂,像是被锁住一般,黄色的帘幕遮蔽着柳树,蝉在帘幕后鸣叫。留恋黄莺的啼鸣,竟忘记了时间的流转,借来床榻,惬意地寻觅凉爽之地。很想做好长期隐居山林的打算,却难以忍受被世俗之事牵绊。在归途中迎着夕阳,预先催促渡头的船夫准备船只。

逐句剖析

"金锁笼窗日":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棂,像是被锁住一般,

"黄缯蔽柳蝉":黄色的帘幕遮蔽着柳树,蝉在帘幕后鸣叫。

"恋莺忘日转":留恋黄莺的啼鸣,竟忘记了时间的流转,

"借榻就凉偏":借来床榻,惬意地寻觅凉爽之地。

"好作宿山计":很想做好长期隐居山林的打算,

"难堪被俗牵":却难以忍受被世俗之事牵绊。

"归途迎晚照":在归途中迎着夕阳,

"豫促渡头船":预先催促渡头的船夫准备船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居夏日》是北宋诗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夏日山居的生活场景。前两联通过描写窗外的阳光、柳树间的蝉鸣、黄莺的啼叫以及惬意的乘凉场景,展现出夏日山居生活的闲适惬意。后两联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想要长期隐居山林的想法,但又难以摆脱世俗牵绊的矛盾心情,最后以归途中迎接夕阳、催促渡船的画面,暗示诗人最终还是要回到尘世。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金锁笼窗日,黄缯蔽柳蝉”,这两句诗中“金锁”形象地描绘出阳光透过窗棂的样子,“黄缯”则将柳树的枝叶比作黄色的帘幕,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山居的环境特点。“笼”“蔽”两个动词,将阳光和柳树的状态拟人化,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蝉鸣的描写也从听觉上丰富了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夏日山居的生机与活力。颔联:“恋莺忘日转,借榻就凉偏”,这两句诗中“恋莺”“忘日转”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陶醉,他沉浸在黄莺的啼鸣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借榻就凉偏”则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在山居中的惬意生活,他寻找凉爽之地,享受着夏日的清凉。这两句诗通过对诗人行为和心理的描写,展现出他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享受。颈联:“好作宿山计,难堪被俗牵”,这两句诗中“好作”表达了诗人想要长期隐居山林的愿望,“难堪”则突出了他难以忍受世俗牵绊的无奈。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在隐逸与世俗之间的矛盾心情。尾联:“归途迎晚照,豫促渡头船”,这两句诗中“归途”“迎晚照”描绘出诗人在夕阳西下的归途中,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豫促渡头船”则暗示诗人最终还是要回到尘世,表现出他的无奈和不舍。这两句诗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之仪《惠崇扇面小景二绝 其二》

下一篇:宋·李之仪《千秋岁·万红暄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