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
·
shào
sūn
yǒng
zhí
cháng
shā
jiù
yīn
yùn

朝代:宋作者:李之仪浏览量:1
qīng
lóu
xìng
fēn
zhōng
nán
ǒu
xún
biàn
luó
jiān
qiǎo
yǎn
zhōng
qiáo
xiù
jiāng
nán
chūn
xiǎo
huā
luàn
yīng
fēi
qíng
jiàn
tòu
xiū
shòu
guǒ
yǒu
rén
xiāng
hòu
zuì
xiāng
wěn
cháng
shì
shēn
piān
hòu
shuí
wèi
zhèng
huān
shí
xiāng
fān
chéng
hóng
dòu
qiān
yán
wàn
jìng
zǒng
chéng
zhāng
tái
liǔ
qīng
qīng
fǒu
hún
mèng
kōng
sāo
shǒu

译文

青楼中薄情之人,早已料定难以相伴终生。寻遍身着华服的女子,竟没一个、称心中意的佳人。江南春日拂晓,百花绽放,黄莺乱飞,情意渐生。莫推辞为情消瘦。果然有一人在等候。醉乡之路安稳,却总觉身影落后于他人。谁料正当欢娱时,把相思、竟化作颗颗红豆。千言万语,终究成空,章台的柳树。是否依旧青翠。魂牵梦绕中,徒然搔首怅惘。

逐句剖析

"青楼薄幸":青楼中薄情之人,

# 薄幸:薄情,负心。幸:一作“倖”。,青楼:指妓院。

"已分终难偶":早已料定难以相伴终生。

"寻遍绮罗间":寻遍身着华服的女子,

"悄无个、":竟没一个、

"眼中翘秀":称心中意的佳人。

# 翘秀:高出众人、出类拔萃的人。

"江南春晓":江南春日拂晓,

"花发乱莺飞":百花绽放,黄莺乱飞,

"情渐透":情意渐生。

"休辞瘦":莫推辞为情消瘦。

"果有人相候":果然有一人在等候。

"醉乡路稳":醉乡之路安稳,

"常是身偏后":却总觉身影落后于他人。

"谁谓正欢时":谁料正当欢娱时,

"把相思、":把相思、

"番成红豆":竟化作颗颗红豆。

# 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千言万语":千言万语,

"毕竟总成虚":终究成空,

"章台柳":章台的柳树。

"青青否":是否依旧青翠。

"魂梦空搔首":魂牵梦绕中,徒然搔首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蓦山溪·少孙咏鲁直长沙旧词因次韵》是宋代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青楼寻缘为背景,道尽情爱中的寻觅与失落。上阕写词人遍寻佳丽不遇,却在江南春晓中邂逅心仪之人,以“花发莺飞”的明媚景象,衬“情渐透”的心动与“有人相候”的慰藉。下阕笔锋骤转,借“醉乡路稳”的恍惚,写欢聚时相思反成空幻,更以“章台柳”典故喻情缘易逝,结句“魂梦空搔首”将痴缠怅惘推至顶点。全词以白描手法写风月情事,于绮丽意象中暗藏对真情难觅的喟叹,兼具婉约词的细腻与人生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以女性口吻诉说恋人薄情后的相思之愁,结合“红豆”“章台柳”等经典意象,通过伤春、醉酒、魂梦等场景渲染哀怨情绪。

2. 分段赏析

上片主要写对好友的宽慰。“青楼薄幸,已分终难偶。”开篇点明风月场中“薄情易见、真情难寻”的现实,“已分”奠定无奈基调,暗含对虚假情爱的失望。词人随后笔锋一转,以“寻遍绮罗间,悄无个、眼中翘秀”勾勒出徒劳寻觅的画面:曾经惊艳时光的佳人,如今消失在茫茫人海,遍寻不见。此处“绮罗”不仅描绘女子华服,更隐喻尘世繁华中的虚幻情事。而“江南春晓,花发乱莺飞,情渐透”一句,以盎然春景为背景,繁花盛放、莺啼纷乱,看似生机勃发,实则暗藏情乱如麻的隐喻。春景越绚烂,内心的怅惘与伤痛越鲜明。最后,“休辞瘦。果有人相候”如温和的劝说,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也暗含深意:若真有值得之人,为其憔悴亦无妨,言外之意直指当下这段感情的不值得。​下片词人以生活哲理为引,道出“醉乡路稳,常是身偏后”的感慨。借饮酒沉醉方能忘却烦恼的生活常识,暗示友人:只有经历过后,才懂得及时放下的珍贵。此句既是对友人的劝解,也似词人自我开解的喟叹。随后,“谁谓正欢时,把相思、番成红豆。千言万语,毕竟总成虚,章台柳”几句,直击友人沉溺情伤的问题。“红豆”本是相思象征,却在此处化为虚幻;“章台柳”的典故,既暗指烟花之地的薄情,又以柳树的飘摇不定,隐喻感情的不可靠。友人沉溺于过往欢愉,将相思化作执念,殊不知千言万语终成虚妄。最后,“青青否。魂梦空搔首”以诘问收尾,似在质问友人:青春易逝,若执着于无果之情,不过是徒增烦恼,梦醒时分,只剩白发搔更短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之仪《千秋岁·再和前意》

下一篇:宋·李之仪《临江仙·知有阆风花解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