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òu
dào
zàn

朝代:宋作者:李之仪浏览量:1
nóng
méi
shēn
yǎn
chū
chén
zhī
xiàng
jīn
yàn
jīng
shì
zhī
zhuàng
yǒu
shí
shōu
shā
jiè
rán
chéng
cháng
fēng
wàn
làng
zhī
tòu
guò
liù
lún
wèi
sēn
luó
wàn
xiàng
běn
shuí
duān
huī
jīn
xiān
shēng
xìn
shì
shén
jiàng

译文

浓眉舒展,眼含深意,一副超脱尘世的模样。头戴幅巾,身着道服,尽显经世济民的神情。他能将大千世界收于一粒粟米之中,亦能忽然乘着长风破浪远航万里之遥。深知他早已超越了六根的局限,深知他早已超越了六根的局限,若问谁能在鼻尖上挥动如神的斧头,先生无疑是那技艺超凡的巨匠。

逐句剖析

"浓眉深眼":浓眉舒展,眼含深意,

"出尘之相":一副超脱尘世的模样。

"幅巾燕服":头戴幅巾,身着道服,

"经世之状":尽显经世济民的神情。

"有时收沙界于一粒粟":他能将大千世界收于一粒粟米之中,

"忽然乘长风破万里浪":亦能忽然乘着长风破浪远航万里之遥。

"固知透过六轮":深知他早已超越了六根的局限,

"可谓森罗万象":深知他早已超越了六根的局限,

"本谁鼻端挥斤":若问谁能在鼻尖上挥动如神的斧头,

"先生信是神匠":先生无疑是那技艺超凡的巨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又道服赞》是宋代词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题赞文。此诗以简练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前四句通过“浓眉深眼”“幅巾燕服”等具象化描写,刻画出超然物外的隐逸风姿与经世致用的入世气度,形成出世与入世的张力对比;后四句以“收沙界于一粒粟”“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意象组合,展现人物胸怀天地、纵横捭阖的精神境界,暗含禅宗“芥子纳须弥”的哲学意蕴。全诗语言凝练,意象疏朗,在虚实相生间既呈现人物外在风貌,又揭示其内在精神世界,体现了李之仪诗歌清旷淡远的审美特质与对生命境界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又道服赞》第一句“浓眉深眼,出尘之相”,以简练笔触勾勒人物外貌特征,通过“浓眉”“深眼”的具象描写,暗示其超然物外的精神气质,与道家“出尘”理念形成呼应。第二句“幅巾燕服,经世之状”,转写服饰装扮,“幅巾”象征隐逸,“燕服”体现日常,而“经世”二字则点明其虽具隐者外形却心怀济世之志的矛盾性。第三句“有时收沙界于一粒粟”,以佛教“一沙一世界”的意象为喻,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广博与收放自如;第四句“忽然乘长风破万里浪”,转用动态画面表现其思想境界的突破性,形成收放之间的张力。第五句“固知透过六轮”,“六轮”或指佛教六道轮回,暗含对生命本质的洞察;第六句“可谓森罗万象”,以宇宙万物尽纳其中的宏大视角,强化前句的哲思深度。末句“本谁鼻端挥斤”,化用《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的典故,以匠人运斤成风的技艺,隐喻人物在精神境界上的精妙把控,结句“先生信是神匠”则总括前文,以“神匠”称誉其超凡智慧与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之仪《赦到后雨遂大作》

下一篇:宋·李之仪《元白拿舟相访出纸求书因书此以归其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