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帘静昼":深深的帘幕隔绝了白日的喧嚣。
"绰约闺房秀":她如闺房中绽放的清丽花朵,风姿绰约。
"鲜衣楚制非文绣":鲜艳的楚地服饰不事繁复刺绣。
"凝脂肤理腻":肌肤如凝脂般细腻柔滑,
"削玉腰围瘦":腰肢似美玉雕琢般纤细轻盈。
"闲舞袖":闲暇时舞动衣袖。
"回身昵语凭肩久":转身依偎在肩头,亲昵低语,久久不愿分开。
"眉压横波皱":眉头如横波般微蹙。
"歌断青青柳":歌声在青青柳丝间渐渐停歇。
"钗遽擘":金钗仓促间被擘开,
"壶频叩":酒壶被频频叩击。
"鬓凄清镜雪":如今镜中双鬓已如白雪般斑白,
"泪涨芳樽酒":泪水滴入酒杯,与酒一同涨满。
"难再偶":这般相聚的时光难以再得,
"沉沉梦峡云归后":唯有在沉沉的梦境中,似巫山云雨归来,重温往昔。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1. 分段赏析
上片以“深帘静昼”开篇,寥寥四字勾勒出一个静谧的午后场景,为下文人物的出场铺垫了安宁的氛围。“绰约闺房秀”直接点出描写对象,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绰约”一词尽显其柔美轻盈之态。“鲜衣楚制非文绣”则细致刻画了她的衣着:虽是鲜艳的楚地样式,却不饰繁复的刺绣,既显其鲜明的个性,又透着一股淡雅脱俗的气质。“凝脂肤理腻,削玉腰围瘦”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女子的容貌体态:肌肤如凝脂般细腻光滑,腰肢似雕琢的美玉般纤细,生动展现了女子的娇美。紧接着“闲舞袖。回身昵语凭肩久”,以动态的画面续写二人的互动:女子随意舞动衣袖,而后转身与身边人亲昵低语,久久相依相靠,“久”字既显相处的融洽,又暗含时光流逝的不舍,将往昔欢聚的温馨与亲密刻画得淋漓尽致。下片笔锋一转,由回忆转入当下的愁绪。“眉压横波皱”写女子眉头紧蹙,如横波般的眼波因愁绪而凝聚,一个“压”字将忧愁的沉重感生动传出。“歌断青青柳”则以“青青柳”这一常与离别相关的意象,暗示歌声停歇、欢聚终场,离别已至。“钗遽擘,壶频叩”两个动作细节尤为传神:急切地拔下金钗,频繁地敲击酒壶,“遽”“频”二字尽显离别时的仓促与心绪的纷乱。“鬓栖清镜雪,泪涨芳樽酒”将时光流逝与悲伤之情结合:镜中已见鬓角如霜,岁月催老;酒杯中因泪水滴入而“涨”满,以有形之“涨”写无形之悲,伤感愈发深沉。结尾“难再偶。沉沉梦峡云归后”收束全篇,直抒胸臆:感叹这样的欢聚难以再得,就像巫山云雨的幻梦消散后,只留下沉沉的失落。“峡云”化用巫山神女的典故,既暗指往昔情事的美好如梦幻,又强化了离别后的空寂与怅惘,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