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老子久不见":山谷老子已经很久没有相见了,
# 久:原作夭,据研经楼本、粤本改。,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豫章诗人何许来":豫章的诗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 豫章:指潘子真。黄庭坚,人称“豫章公”,其门下俱称为豫章派诗人。
"章江未觉清澈骨":章江的水还没让人觉得清凉彻骨,
"西山一带寒烟开":西山一带的寒烟已经散开。
"文章明镜现诸相":文章像明亮的镜子一样呈现出各种景象,
"句律蛰户惊春雷":诗句的格律像春雷惊动冬眠的虫穴。
"红炉劝坐且一醉":红炉边劝请入座且一同畅饮,
# 红炉:红泥小火炉。
"为我更赋扬州梅":为我再吟诵一首关于扬州梅花的诗。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题材诗。描绘了诗人与黄庭坚、潘子真相处时轻松诙谐的氛围,体现了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同时,通过对潘子真风神、诗思、句律等方面的夸赞,展现出潘子真出众的才情;最后以质朴语言直白表达与之共饮同欢的愿望,情感真挚动人。
2. 写作手法
用典:“为我更赋扬州梅”巧妙借用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典。何逊在扬州任官时,钟情东阁梅花,留下诸多咏梅作品,以细腻笔触描绘梅花神韵。作者在此处暗将潘子真比作何逊,请其再赋扬州梅,既是对潘子真诗歌才华的期待,希望他能如历史上的何逊一般,以扬州梅为题材创作出优秀诗篇;又借何逊咏梅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雅格调,委婉地表达出对潘子真诗歌风格和品质的期许,体现出二人于诗歌艺术上的交流互动与共同追求。比喻:“文章明镜现诸相”一句运用精妙比喻,把潘子真的文章比作明镜。明镜能清晰、如实映照事物,毫无偏差与遮掩。作者借此生动展现出潘子真文章特质,其不仅观察细致入微,能精准捕捉世间万物外在形态,将之栩栩如生呈现于笔下;更可深入挖掘事物内在本质与情感内涵,让读者阅读时仿若透过文字直面真实世界。此比喻极大增强了文章表现力与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者对潘子真文章的高度赞赏与钦佩。
3. 分段赏析
首联写相遇的喜悦。见到门人,先问候其宗师,这是常见的礼貌做法。不过作者用调侃的语气称黄庭坚为“山谷老子”,由此能看出他们关系十分亲密。李之仪曾多次为黄庭坚的帖、草字、词、铭作跋,对他的为人、书法和文才评价都很高,所以见到黄庭坚的门人,便触动了久别之感。古代江西属豫章郡,郡治在南昌,黄庭坚是江西修水人,人们便称他为“豫章公”。这里问“豫章诗人何许来”,是一语双关,既是以籍贯称呼潘子真,问他怎么来到此地,也点明了他豫章派诗人的身份。“何许”是很平常的疑问词,这里暗含询问尊师近况的意思,和上文“久不见”文气连贯。这两句在问候中点明了“遇”和“子真黄九门人”的题意,语言质朴,像白话一样,更显得口气亲切随便。颔联写眼前看到的“章江”和“西山”之景。从“寒烟开”可以推测相遇的时间是冬末春初,但这两句并非单纯写景。韦应物有诗句“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满雪山”,用门前雪山、寒流比喻诗思的清新,这里则更进一步,说读了潘子真的文章,连章江都不觉得清澈了,意思是潘子真的文思比江水还清,就像西山一带的寒烟散开一样明净。“西山”一句融合了两个典故。《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徽之曾说:“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世说新语·赏誉篇》记载卫伯玉称赞乐广说:“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用“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赞美李琎的风度俊爽和热情接待。这里把两个典故化为眼前之景,“寒烟开”暗藏因“披雾”而觉得西山有爽气的意思,既评价了文思的清新,又兼及诗人风神的俊爽,同时巧妙过渡,让“披雾”典故中“人之水镜”的含义,和下一联“明镜”的比喻形成一暗一明的照应。颈联前一句称赞潘子真的诗文如同明镜,能清晰反映事物,使情貌都展现出来。用明镜作比喻,是取其明澈的意思,承接颔联对其诗思清澈的赞美,“现诸相”是解释说明,这也是有意用豫章诗人喜欢引用佛经典故的办法,来恭维他文章清晰明了。后一句称赞他的句律,说他的诗声调宏大惊人,如同雷鸣。春雷的声音能唤醒冬眠的蛰虫。这句取自杜荀鹤的“和君诗句吟声大,虫豸闻之谓蛰雷”,和颔联一样,都用了黄庭坚“点铁成金”的方法,既是化用古人旧语,又正好符合冬末春初的景色。尾联劝潘子真暂且畅饮一醉,体现出宾主相处融洽的欢乐。红炉一词依然紧扣冬景。最后一句请潘子真再为他写一首关于扬州梅花的诗,用了杜甫诗中“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的典故,实际上是把潘子真比作何逊。何逊是齐梁时期的人,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评价他的诗“清机自引,天怀独流”,所以最后还是以恭维潘子真文思清新来结尾。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表面看起来比较生硬,各句格调不太和谐,还故意违反七律的常规,不仅用了拗律拗句,对仗也不工整,用字不避重复,比如“章”字出现三次,“一”字出现两次。但实际上处处紧扣冬景特色,又处处关联潘子真诗的文思,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典故运用丰富,颇见功力。李之仪不是江西派诗人,他的诗多华美辞藻和壮丽语句,富有风力,倾向于学习李白、韩愈以及南朝齐梁体。但他对黄庭坚的诗风很熟悉,曾说“余居当涂凡五六年,鲁直所寓笔墨,无不见之”。所以这首诗虽然是客串之作,但也能得其神韵。用这种风格来称赞黄庭坚的门人,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 诗的开头用调侃的语句写出诗人与黄庭坚及潘子真关系之亲密;中间部分用了大量典故称赞潘子真其人风神之俊爽,诗思之清爽明澈、句律之宏大惊人;最后用质朴、随意的语言表达了与潘子真共饮相欢之愿,劝潘子真尽兴一醉,并希望潘子真在这暖意融融的红泥小火炉旁为自己赋一首写扬州梅花的诗。场景闲适惬意,赋诗助酒更显优雅,饮酒之乐尽显其中。
现代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吴邦江《宋代民俗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