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压晓":清晨被寒霜笼罩,
"月收阴":月亮隐去了阴翳。
"斗寒深":寒气正浓重地肆虐。
"看尽烛花金鸭冷":看尽了烛花燃尽,铜制鸭形香炉已冷却,
# 烛花:一作灯花。
"卷残衾":卷起了残破的被褥。
"卯酒从谁细酌":清晨的酒能和谁一同细细品味,
"余香无计重寻":旧日的香气没办法重新找寻。
"空把夜来相见梦":白白地把夜里梦中相见的情景,
"写文琴":寄托在琴弦的弹奏之中。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1. 分段赏析
上片“霜压晓,月收阴。斗寒深”三句,“霜压晓”点明清晨霜气浓重,“月收阴”写月色褪去、阴云渐散,“斗寒深”刻画寒气凛冽的氛围,开篇便营造出清冷孤寒的意境,奠定全词孤寂的基调。“看尽烛花金鸭冷,卷残衾。”两句,“看尽烛花”写出词人在孤寂中凝视烛花燃尽的过程,“金鸭冷”指香炉已凉,暗示夜尽天晓、无人相伴的冷清,“卷残衾”则以整理被褥的动作,进一步强化独处的孤寂感。下片“卯酒从谁细酌,余香无计重寻”两句,“卯酒从谁细酌”写清晨的酒无人共饮,直抒无人相伴的孤独;“余香无计重寻”写曾经的香气再也无法寻觅,暗喻对过往温情的怀念与失落,情感细腻而深沉。“空把夜来相见梦,写文琴”两句,“空把”二字道尽无奈,“夜来相见梦”点出梦中与所思之人相见的美好,“写文琴”则以弹琴寄情的方式,将梦中情景与思念之情融入琴声,却终是“空”,抒发了思念无处寄托的怅惘。
上一篇:宋·李之仪《千秋岁·柔肠寸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