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今朝风日好":今天的天气难得这么好,
"春光佳思平分":春光明媚,让人心生美好的思绪。
"虽然公子暗招魂":虽然主人暗中似乎在召唤亡魂。
"其如抬眼看":但抬头看到的,
"都是旧时痕":都是旧日留下的痕迹。
"酒到强寻欢日路":酒到杯中,不过是勉强寻找欢乐,
"坐来谁为温存":久坐下来,又有谁能给予温暖。
"落花流水不堪论":落花流水般的往事,实在不忍多提。
"何时弦上意":不知何时才能在琴弦上,
"重为拂桐孙":再次弹奏那首《桐孙》曲。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1. 分段赏析
“难得今朝风日好,春光佳思平分”两句开篇点明今日天气晴好,春日风光正好,自己思绪也随之纷扰。“难得”二字流露出对这美好天气的珍惜与欣喜,“春光佳思平分”则将外在的春景与内心的思绪相融合,为全词奠定了既愉悦又复杂的情感基调。“虽然公子暗招魂”一句,“公子”点明宴饮的对象,“暗招魂”三字较为隐晦,可能暗示公子的某些举动或话语触动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陷入某种思绪之中,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其如抬眼看,都是旧时痕”此两句紧承上句,词人抬眼望去,眼前的一切似乎都留存着往日的痕迹,“其如”加强了语气,突出了物是人非之感,那些旧日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将开篇的愉悦之感打破,转而陷入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之中。“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两句,写词人在宴饮中饮酒,试图借着酒力去寻找往日欢乐的途径,然而坐下之后却发现无人能给予自己温暖和慰藉。“强寻”表明这种寻欢并非发自内心,而是无奈之举,“谁为温存”则直白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落花流水不堪论”一句,以“落花流水”这一常见的春日景象,来寄托词人难以言说的愁绪。“不堪论”三字,说明落花流水引发的情感过于沉重,无法用言语来表述,进一步渲染出内心的惆怅与伤感。“何时弦上意,重为拂桐孙”结尾两句,“桐孙”指琴,词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往昔与友人琴瑟和鸣、知音相伴时光的怀念,渴望何时能够再次与友人通过琴音交流心意,充满了对未来重获知音、再续美好时光的期盼,同时也暗含着对当下孤独处境的无奈与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