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天气雪消时":恼人的天气里,冰雪正在消融。
"落梅飞":梅花簌簌飘落。
"日初迟":太阳升起得迟缓。
"小阁幽窗":小巧的阁楼,幽静的窗棂边,
"时节听黄鹂":这时节能听见黄鹂鸣叫。
"新洗头来娇困甚":刚洗过头发,娇柔又困倦得厉害,
"才试著":才试着穿上,
"夹罗衣":双层罗纱制成的春衫。
"木梨花拂淡燕脂":棠梨花轻轻拂过她施着淡胭脂的脸颊。
# 木:一作棠。
"翠云欹":乌黑的秀发倾斜着。
# 欹:一作敧。
"敛双眉":她皱起双眉。
"月浅星深":月色浅淡,星光稠密,
"天淡玉绳低":天空澄澈,玉绳星低垂。
"不道有人肠断也":不料想有人已经悲痛到肝肠寸断,
"浑不语":她全然不说话,
"醉如痴":像醉了、像痴了一般。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恼人天气雪消时”,点出时节是冰雪消融之际,一个“恼人”既写出天气的阴晴不定,也暗透出人物内心的微妙愁绪,为全词奠定了略带怅惘的基调。“落梅飞”紧承雪景消融,写梅花飘落的景象,梅花本是高洁的象征,此处飘落却添了几分凋零之感;“日初迟”则描绘出春日初临,白昼渐长却又显得慵懒舒缓的样子,时光仿佛在此刻放慢了脚步。“小阁幽窗,时节听黄鹂”,转入对环境的刻画,小巧的阁楼、幽静的窗棂,正是听黄鹂鸣叫的好时节。黄鹂的啼鸣本是春日生机的体现,却在“小阁幽窗”的静谧中,反衬出环境的清幽与人物的孤寂。“新洗头来娇困甚,才试著,夹罗衣”,刻画人物情态,刚洗过头发的娇柔慵懒,试着换上轻薄的夹罗衣,细节中尽显女子的娇憨与春日里的闲愁,将人物的形态与心绪融合在一起。下片“棠梨花拂淡燕脂”,以棠梨花轻轻拂过女子施着淡胭脂的脸颊起笔,花与人相映,既写花的娇美,也衬出女子的柔美,画面清新动人。“翠云欹。敛双眉”,“翠云”喻指女子的秀发,秀发倾斜,眉头紧锁,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女子的愁态,将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神态。“月浅星深,天淡玉绳低”,转而描写夜景,月色朦胧、星光疏淡,天空澄澈,玉绳星低垂,静谧的夜色中蕴含着深沉的寂寥,既呼应了上片的清幽,又为下文的愁绪渲染了氛围。“不道有人肠断也,浑不语,醉如痴”,点出女子内心的悲痛,“肠断”直接抒发了极致的哀愁,而“浑不语,醉如痴”则以沉默与沉醉的状态,将这种悲痛推向深处,她不说、不诉,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愁绪中,把难以言说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宋·李之仪《踏莎行·紫燕衔泥》
下一篇:宋·李之仪《早梅芳·雪初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