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shàng
sòng
shào
yóu
zhī
jīn
líng

朝代:宋作者:李之仪浏览量:1
xiāng
féng
wèi
hái
xiāng
bié
hèn
nán
tóng
méng
méng
piàn
chóu
zuì
yǎn
zhōng
míng
zhāo
yún
xiāo
wài
jiàn
cóng
mǎn
mèi
xiān
fēng
kōng
tuō
shuāng
zuò
xìn
hóng
鸿

译文

我们刚刚相逢没多久却又要分别,这种离别的遗憾不是一般的滋味。细雨迷迷蒙蒙,我在醉意中满眼都是离别的哀愁。明天你要去的地方远在云霄之外,以后想要见面也不知道该如何相见。你风度翩翩如同仙人,我只能白白地希望能像传说中化双凫往来一样,把双凫当作传递书信的鸿雁。

逐句剖析

"相逢未几还相别":我们刚刚相逢没多久却又要分别,

"此恨难同":这种离别的遗憾不是一般的滋味。

"细雨蒙蒙":细雨迷迷蒙蒙,

"一片离愁醉眼中":我在醉意中满眼都是离别的哀愁。

"明朝去路云霄外":明天你要去的地方远在云霄之外,

"欲见无从":以后想要见面也不知道该如何相见。

"满袂仙风":你风度翩翩如同仙人,

"空托双凫作信鸿":我只能白白地希望能像传说中化双凫往来一样,把双凫当作传递书信的鸿雁。

# 信鸿:传书的大雁。,凫:野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所作的一首词。两位词友相逢不久,尚未能畅叙渴慕之情,又将分手告别,这首词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上阕中,“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直接抒发与友人少游相逢不久又要分离的遗憾,“细雨蒙蒙,一片离愁醉眼中”,通过细雨的景象烘托出浓郁的离愁,词人在醉意中更觉愁绪万千。下阕“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写出友人即将前往远方,相见渺茫,进一步加深了伤感。“满袂仙风,空托双凫作信鸿”,既描绘出友人的不凡风采,又体现词人希望借双凫传递书信以保持联系的无奈期盼。整首词以简洁凄美的语言、富有意境的描写,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对离别之情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开篇直抒胸臆,词人感慨与少游刚刚相逢不久,却又要面临分别,这种离别的遗憾与痛苦是难以言表且与众不同的,直接点明主题,奠定了全词哀伤不舍的情感基调。“细雨蒙蒙,一片离愁醉眼中”,描绘出细雨如丝、迷迷蒙蒙的景象,这一自然环境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更烘托出离别的哀愁氛围。词人在离别的筵席上借酒消愁,醉意朦胧中,眼中满是浓浓的离愁别绪,细雨此时成为了词人内心愁绪的外在象征,情景交融,将离愁渲染得更加浓郁。下阕:“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进一步抒发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相见无期的伤感。明天少游就要前往遥远的金陵,那路途仿佛远在云霄之外,此后想要相见,却不知何时何地,毫无头绪,这种对未来相见的不确定性,极大地加深了离别的哀愁。“满袂仙风,空托双凫作信鸿”,前半句刻画了少游离去时超凡脱俗、风度翩翩的形象,好似衣袂间都带着仙人的风采,展现出词人对友人的欣赏与赞美;后半句则表达出词人的无奈与思念,只能徒劳地希望能像传说中那样,把双凫当作传递书信的鸿雁,来维系彼此的联系,传达出对友人深深的牵挂以及渴望保持联络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之仪《南乡子·夏日作》

下一篇:宋·李之仪《踏莎行·一别芳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