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
·
wǎn
lái
hán
shèn

朝代:宋作者:李之仪浏览量:1
wǎn
lái
hán
shèn
xuě
chuān
穿
tíng
zài
guǎng
广
hán
gōng
jīng
mǎn
yáo
lín
qióng
shù
jiā
rén
chéng
xìng
yīng
shì
huān
duō
fàn
xīn
shēng
cuī
jīn
zhǎn
bié
yǒu
liú
xīn
chù
zhēng
zhī
zhè
méi
rén
yán
jìn
huǒ
biān
huī
jiǎo
chóu
cháng
fēi
huā
píng
shuí
shuō
shí
qíng
huān
zàn
xiē
jiǔ
wēi
xūn
hái
jiě
xiāng
fǒu

译文

傍晚时分寒气袭人,密密飞雪穿庭入户。仿佛置身于广寒宫,满眼望去、尽是如美玉般晶莹的树林和琼枝玉树。佳人乘兴宴饮,想必欢畅极多,席间传来新谱的乐曲,催促着频频举起金盏,众人各有一番心思在这热闹里。谁知道我在这里,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拨弄着炉边冷却的香灰,愁肠乱、如空中飞舞的柳絮。能请谁来仔细地,把我此时的心情传达出去,欢宴暂且停歇,酒意微微朦胧,你可还能理解我的相思之情。

逐句剖析

"晚来寒甚":傍晚时分寒气袭人,

"密雪穿庭户":密密飞雪穿庭入户。

"如在广寒宫":仿佛置身于广寒宫,

"惊满目、":满眼望去、

"瑶林琼树":尽是如美玉般晶莹的树林和琼枝玉树。

# 琼树:仙树明。,瑶林:玉林,泛指仙境。

"佳人乘兴":佳人乘兴宴饮,

"应是得欢多":想必欢畅极多,

"泛新声":席间传来新谱的乐曲,

# 泛新声:奏乐时为了使乐音和谐合于声律,配衬轻弹缓奏的虚声,称泛声。

"催金盏":催促着频频举起金盏,

# 金盏:酒杯的美称。

"别有留心处":众人各有一番心思在这热闹里。

"争知这里":谁知道我在这里,

"没个人言语":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拨尽火边灰":拨弄着炉边冷却的香灰,

"搅愁肠、":愁肠乱、

"飞花舞絮":如空中飞舞的柳絮。

"凭谁子细":能请谁来仔细地,

"说与此时情":把我此时的心情传达出去,

"欢暂歇":欢宴暂且停歇,

"酒微醺":酒意微微朦胧,

"还解相思否":你可还能理解我的相思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蓦山溪·晚来寒甚》是北宋李之仪所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傍晚降雪,词人目睹如广寒宫般的琼树雪景,想象他人应趁兴奏乐饮酒,不负良辰美景。下片陡然转折,以“争知这里,没个人言语”展现情境变化,刻画词人独坐拨弄火灰、百无聊赖的状态,将纷飞大雪比作搅扰愁肠的飞花舞絮。词人感慨无人可诉衷肠,即便在酒意微醺、欢情暂歇时,相思与孤寂仍无处排解,深刻流露其编管期间的孤独处境与内心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李之仪(1035?~1117?),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历官提举河东常平。曾从苏轼游。李之仪能诗文,尤工词。其文风深受苏轼影响,诗“轩豁磊落”,平淡流畅,各体诗均有佳作。其小令尤清婉峭倩,情意深切,语言浑然脱俗,风格婉丽,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苏轼称赞其尺牍“入刀笔三昧”。他还有词论,强调词体自有一种风格,须语尽而意不尽。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蓦山溪·晚来寒甚》这首词为李之仪编管太平州期间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情言志词。词中描绘了傍晚密雪纷飞如广寒宫美景的景象,设想他人乘兴宴饮的热闹,对比自身拨火无伴的孤寂,表达了编管期间无人倾诉的孤独与内心痛苦。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晚来寒甚,密雪穿庭户”为实写眼前寒夜飞雪之景,“佳人乘兴,应是得欢多,泛新声,催金盏”则是虚写想象中与佳人宴饮奏乐的欢乐场景,一实一虚,借虚景衬出现实的孤寂,为下文情感转折铺垫。情景交融:下片“搅愁肠、飞花舞絮”,将眼前的飞雪之景与内心的愁苦之情交融,原本如仙境的雪景化作搅动愁肠的事物,以景显情,生动展现词人被编管后的痛苦与落寞。照应:“如在广寒宫,惊满目、瑶林琼树”与“晚来寒甚,密雪穿庭户”形成紧密照应。“晚来寒甚,密雪穿庭户”描绘出傍晚时分雪大风急的景象,“密”“穿”二字生动展现雪势之大与风的凛冽,为下文做铺垫;“如在广寒宫,惊满目、瑶林琼树”中,词人因眼前突然变得白茫茫一片的雪景,产生置身广寒宫的幻觉,“惊”字体现雪景带来的震撼。此处以广寒宫的奇幻呼应开篇的寒雪,将现实的风雪与虚幻的仙境相连,既解释了“惊”的缘由,又强化了雪景的宏大与奇幻,使上下文衔接自然,意境完整。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晚来寒甚,密雪穿庭户”,以直白笔触描绘傍晚雪骤风急的景象。“密”字凝练地突出雪势之大,纷纷扬扬如鹅毛铺天盖地;“穿”字则赋予雪花凌厉之势,生动展现出雪借风威横扫庭院的凛冽画面,虽未着墨写风,却将狂风裹挟寒雪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寒意扑面而来。“如在广寒宫,惊满目、瑶林琼树”,词人因眼前骤变的雪景产生奇幻联想。为何而“惊”?盖因天色倏忽间暗下来,大地瞬间被皑皑白雪覆盖,银装素裹的世界宛如广寒仙境。这一“惊”字,既道出初见雪景时的震撼与惊喜,又巧妙呼应开篇对寒雪的描写,自然衔接现实与虚幻之境。短暂的惊叹过后,词人沉浸于“瑶林琼树”的冰雪美景,寒意也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悄然消散。此情此景,词人兴致大发,想象着应与佳人乘兴畅饮、奏乐高歌,莫负良辰。“泛新声,催金盏”,尽显逍遥肆意之态。唯有兴致高昂、心情欢畅之人,才会谱写新曲,忘却旧调;才会频频举杯,纵情豪饮,将酒宴的富贵奢华与酣畅淋漓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别有留心处”一句却如平地惊雷,在欢乐的表象下暗藏玄机,隐隐透露出乐极悲来的气息,为下文情感的转折埋下伏笔。下片:笔锋陡转,词人从虚幻的欢乐跌回孤独的现实,抒发被编管后的孤独与内心的痛苦。“争知这里,没个人言语”,“争知”二字道出意外与失落,立转之意虽在上片已有所铺垫,但转变之快仍令人猝不及防,读者也随之感受到“没个人言语”的冷寂与空虚,词人怅然若失的神态跃然纸上。“拨尽火边灰”,一个“尽”字意味深长。词人百无聊赖地反复拨弄炉灰,既暗示其独坐炉边的漫长时光,也预示着现实的苦痛如潮水般即将涌来。“搅愁肠、飞花舞絮”,曾经如仙境般的飞雪,此刻却化作翻搅肝肠的利刃。原本就愁绪满怀,如今更被这飞雪撩拨得痛苦不堪,词人的落寞与凄凉不言而喻。“凭谁子细,说与此时情”,词人发出无人倾诉的悲叹,“更与何人说”的痛苦如毒药般侵蚀着内心。“欢暂歇,酒微醺”,美酒本想借酒消愁,却不料“举杯消愁愁更愁”。即便酩酊大醉,也只能暂时忘却烦恼,而“微醺”状态下的词人,在半醉半醒间更觉清醒的痛苦,欢愉难续。无人解相思意的现实横亘眼前,这份孤独与哀愁,令人唏嘘不已。

4. 作品点评

本词从眼前实景转入虚幻之境,又从欢乐虚境回到孤独现实,通过时空变换与情感起落,使读者随词人经历情绪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之仪《南乡子·夜雨滴空阶》

下一篇:宋·李之仪《菩萨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