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湿罗衣脂粉满":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
#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
"四叠阳关":送别的《阳关曲》,
# 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唱到千千遍":唱了一遍又一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
"萧萧微雨闻孤馆":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 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萧萧:一作“潇潇”。
"惜别伤离方寸乱":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
# 方寸:即“方寸地”,指叠的心。
"忘了临行":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
"酒盏深和浅":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
"好把音书凭过雁":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
# 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
"东莱不似蓬莱远":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 东莱:即莱州,时为明城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羁旅寄怀诗,采用双调六十字的《蝶恋花》词牌,上下片各四仄韵,音韵流转,结构精巧。全词以旅途寄怀为脉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意象铺陈,展现了姊妹间深挚的惜别之情与羁旅孤寂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夸张:“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中,“四叠”突破《阳关三叠》的既定范式,通过叠数递增暗含离歌缠绵之深;“千千遍”以虚数极言别曲反复吟唱的执念,将抽象的哀恸转化为可感知的声音循环。这种夸张既呼应了《阳关曲》的声律特性,又以“千千”的极致重复营造出“声情同频共振”的感染力。比喻:“人道山长山又断”以层峦绵延(“山长”)与突然断裂(“山断”)的意象转换,暗喻姊妹分隔的地理阻隔与心理断裂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即以直抒胸臆的笔法展现深挚的惜别之情。“泪湿罗衣脂粉满”通过视觉与触觉交融的细节,既暗示姊妹送别时反复补妆拭泪的场景,又暗含脂粉与泪水混合的苦涩况味。次句“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中,“四叠”打破《阳关三叠》的既定范式(传统离别曲为三叠),以数字的递进强化离歌的缠绵悱恻;“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凸显别情之深重,暗含《阳关曲》循环往复却难以尽诉离愁的无奈。后二句“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巧妙运用空间意象的叠加:先以“山长”喻指姊妹相隔之遥,复以“山断”陡转,暗喻词人独行至山势断绝处,视觉的阻隔与听觉的“微雨”交织,在孤馆羁旅的特定时空里,营造出天地苍茫、前路孤寂的意境。下片转入心理层面的精微刻画。“惜别伤离方寸乱”三句,通过“方寸乱”的内心直白与“忘酒盏”的行为细节,形成情感表达的复调结构:既直言离别导致心智紊乱,又以宴饮时不知杯盏深浅的失态举止,具象化呈现精神恍惚的状态。这种由内而外的情感投射,突破传统闺怨词含蓄婉转的抒情模式,展现李清照率真自然的语言特质。结尾“好把音书凭过雁”二句,以“东莱”与“蓬莱”的地理虚实对比构成词眼:前者指代现实中的莱州,后者暗引海上仙山的缥缈传说,通过否定句式消解空间距离,既传递书信可达的宽慰,又隐含着对前路未知的隐忧。学者周笃文评此结句“于绝望中见希望,柔婉中透刚健”,准确道出李清照词中特有的情感张力。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开阖纵横的小令,相较于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含蓄蕴藉,李清照以“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的激越笔触重构别离场景:既承袭唐人折柳赠别的文化基因,又以“四叠”突破《阳关三叠》的声律定式,“千千遍”的极度夸张更将离歌的缠绵悱恻推向极致。这种看似悖离婉约传统的激情喷涌,实则是以音声的时空延展(“叠”)与数量的几何倍增(“千”),构建出别情抒写的三维张力场,在“无理而妙”的艺术逻辑中抵达情感的真实。
# 此首既见于宋曾慥《乐府雅词》,题李易安作,而曾慥又与易安同时,必无错误。《诗女史》等以为延安夫人作,皆非。《翰墨大全》作无名氏,疑误夺李易安姓名。此首殆为宣和三年辛丑(1121)八月间清照由青州至莱州途中宿昌乐寄姊妹所作。按地理图,由青至莱,须经昌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载建炎三年(1129),赵晟由青赴莱,刘洪道令权知昌乐县张成伏兵中途邀击,可以证明。《翰墨大全》所题《暂止昌乐馆寄姊妹》,恐为原题。《诗女史》等误以“昌乐馆”为“乐昌馆”,《闽词抄》至误作“东昌馆”,鲁鱼亥豕,不可究诘矣。词中有“萧萧微雨闻孤馆”句,必清照在旅途中作也。近人多以为此词乃清照自诸城或青州寄至莱州赵明诚者,非是。
现代校勘家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是一首开阖纵横的小令,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到了她的笔下变成“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的激情,极夸张,却极亲切真挚。通首写惜别心情是一层比一层深,但煞拍“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出人意外地而作宽解语,能放能淡。所谓善言情者不尽情。令词能够运用这种变幻莫测的笔法是很不容易的。
现代中央文史研究馆原馆员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
# 近人于元《翰墨大全》中发现此词前有一序,乃宿昌乐驿寄姊妹之作,故有“潇潇微雨闻孤馆”之句。末两句乃是望其姊妹寄书东莱,非望明诚自东莱寄书,昌乐即今昌乐县,为青州赴莱州必经之道,而又距青州不远,故此词必作于赴莱州途中,时间应在宣和三年(1121)七月底八月初。
现代中央文史研究馆原馆员黄盛璋《李清照集·李清照事迹考辨》
# 在时间上,作者从过去(临行)写到现在(孤馆);由现在(孤馆)又折回写到过去(临行);又从过去(临行)设想将来(青州莱州间的书信)。在空间上,作者从青州写到征途;又从征途写到昌乐;从昌乐又折回写到青州;从青州折进写到莱州、蓬莱。真可谓“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可见作者才情敏赡,有才女如此,真是中国文坛的骄傲。
现代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原副会长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